|
□记者 张延
“往左打方向,倒车、倒车……好,停!”10月7日上午,新濮公路卫辉市南站附近的一个大院里,满脸沧桑的徐泽生指挥着一辆货车进入厂房。
车上拉的是生产家具的设备。3个小时后,设备安装完毕,合上电闸,机器瞬间轰鸣起来。看着这一幕,徐泽生眼圈一红,他眼泪不听话地从脸颊上滑落了下来。
今年的洪涝灾害让他的企业遭遇巨大损失。从一蹶不振到重拾信心,徐泽生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困难,在政府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他又踏上了灾后重建、二次创业的征途。
穷小子的创业路
1985年的夏天,卫辉市城郊乡北码头村一个破旧的院子里,徐泽生的父亲愁眉苦脸蹲在地上,徐泽生和弟弟低着头站在旁边。
“爸,你别发愁了,让弟弟去上学,我去卖豆腐。”徐泽生鼓起勇气说。
徐泽生的祖辈都生活在农村,父母靠着几亩薄田,养活着兄弟两人。马上就要开学了,兄弟俩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尽管不忍心,但现实的压力,父亲最终同意徐泽生的选择。这一年,徐泽生15岁。
那个夏天,徐泽生借邻居一辆自行车,后座上绑上一个木头箱子,箱子里铺上一棉垫,然后拿着父亲给的3元钱,批发了100个冰糕。于是,这个夏天,城郊乡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一个稚嫩的声音:“冰糕5分……”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过早踏入社会,让徐泽生身上多了一些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和坚韧,也让他尝到挣钱后的快乐。
同年冬天,他又赶着毛驴车,沿街叫卖豆腐。1986年的春节,他用挣来的钱购买了很多年货,父亲高兴地和徐泽生的母亲说:“大小子能挣钱了,咱家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那时候挣钱就是为了摆脱穷困,徐泽生没有固定目标,什么赚钱他干什么。他干过钢筋工、木工、勤杂工。直到有一天,他经过卫辉市下街一个木匠铺,店内一个漂亮的组合柜吸引了他的目光。当得知这个组合柜就是店内师傅手工制作的,徐泽生当即询问师傅,需要不需要免费帮工。老师傅看他挺聪明的,就让他留在店内做帮工。
三个月后,店铺搬家,徐泽生恋恋不舍离开木匠师傅。此时,他已经学了一手家具制作工艺。
村里一户人家女儿出嫁,希望他能打一套时髦的组合柜。一周后,这套组合柜制作完成。“太漂亮了,太漂亮了,简直和商场卖的一模一样。”看到家具后,这户人家连连称赞徐泽生的手艺高。一传十,十传百,徐泽生的生意越来越好,甚至销售家具的商家都来他这里,希望代理售卖他制作的家具。
1999年,他在卫辉最繁华的地段开了自己的家具专卖店。2005年,他又在新乡市平原路开了家具专卖店。2009年,他在卫辉市城郊乡北码头村创办家具厂。经过15年的奋斗,他的家具产品销往全国8个省份。
事业虽然有成,但徐泽生仍然保持农民本色。村内就业困难的残疾人,被他安排到厂里工作。扶贫期间,他安排周边贫困户到厂里就业。因表现突出,2015年,徐泽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二次创业不畏难
今年7月下旬,卫辉市遭遇洪涝灾害。徐泽生的家具厂地势底,厂内积水深2.8米,所有设备和库存家具被淹。
“30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受灾后,徐泽生无法走出重创阴影,他不断重复这句话。
“有基层党组织,有大家的帮助,天大的困难也会过去的!”村支书语重心长地开导他,安慰他。
洪涝退去后,看着价值几百万元的库存家具全部报废,徐泽生和工人们都掉泪了。往前走,就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开始,设备、厂房都需要重新购买和翻盖,资金从哪里来?往后退,企业倒闭,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工人都将失业。
就在这时,工人们告诉徐泽生,“你只要继续干,我们会一直跟着你,哪怕没有工资,我们也会和企业一起渡过难关!”
徐泽生的一名同行业好友看到他企业的惨状后表示,撤掉自己正在生产的一条流水线,无偿安装支援徐泽生。厂房开裂塌陷,一名干钢结构厂房的朋友表示,可以不计成本帮助徐泽生重建厂房。
各级领导多次到徐泽生的企业查看灾情,安慰鼓励徐泽生灾后重建,从头再来。政府的灾后救助款送到徐泽生手中。
一人有难八方支援,受伤的心在慢慢愈合,徐泽生的信心又回来了。在自救的同时,徐泽生不忘党员的初心,看到灾后广大受灾群众买不到桌椅板凳和床,他就在卫辉市繁华地段设置家具代购点,帮助受灾群众购买基本生活家具。
有人不解地问他:“你自己还顾不过来呢,咋还有精力管别人的事,你为了啥?”徐泽生说:“卫辉受灾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不顾安危,千里迢迢来卫辉进行救援,他们为了啥?这就是咱中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帮互助的精神。”
如今,为了企业灾后重建,徐泽生在卫辉市南站附近找了一个临时厂房用于生产。“以前咱能从白手起家做起来,现在的条件比那个时候好多了,有政府、朋友的帮助,第二次创业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