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一首家喻户晓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八百里沂蒙的秀美山川,也唱出了这片红色热土上党政军民的鱼水深情。
“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革命战争时期,沂蒙老区420万人口中,就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英烈血洒疆场。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从不缺乏军民生死相依、共渡难关的动人故事。抚养多个将帅子女和烈士遗孤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组织乡亲们救伤员、送弹药、烙煎饼的支前六姐妹,用乳汁救治负伤小战士的哑女明德英……仅在抗战期间,沂蒙乡亲就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救助伤员达1.9万余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沂蒙人民用“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毁家纾难,支持革命,铸就了弥足珍贵的沂蒙精神。
党为了人民,人民信任党;党依靠人民,人民跟党走。正如网友所说,“蒙山有顶,沂水有界,鱼水情深的故事永远讲不完”。今天,诞生于革命战争岁月的沂蒙精神早已成为一面旗帜,鼓舞着老区的人们,干群一心,战天斗地,苦干实干,顽强不懈,老区面貌日新月异。接续传承沂蒙精神,紧紧拉住人民的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幸福美好的歌声将更加悠长。(文字:徐可 海报设计:王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