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粽香弥久 爱国情深

2021-06-15 10:25:36 来源: 新华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着自己独特的庆祝表达方式。为了纪念和缅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端午来临之际,赛龙舟、插艾蒿、吃粽子、挂香囊……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欢度节日,在表达祝福、纪念先贤的过程中,品味和传承这一传统节日承载的传统文化,体味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端午粽香传真情,爱国情怀藏我心。五月初五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各地民众纪念屈原的方式,同时寄寓着人们对幸福和安宁的希冀。“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来吊汨罗。江上画船无买处,闭门风雨读离骚。”宋代诗人胡仲参道出了我们的思念敬仰之情。

芬芳五月,粽艾飘香。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特定的含义,都代表一种国家的文化,而在我们所有的民族传统节日中,再没有哪一个节日能够像端午节一样,直接地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些诗章,积淀成为一种浓厚的爱国文化,成为对子子孙孙爱国的激励。

端午节是诗意的,诗意中体现出的是深深的家国情,“家国情怀”乃是端午之魂。唐朝文秀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讲的是端午节流传最广的起源;而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端午》一诗中则写道:“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知死者贵。勿谓死可憎,勿谓生可喜。万物皆有尽,不灭唯天理。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岁……”对屈原爱国精神给予了高度赞誉。爱国是亘古不变的民族美德,时代在变,爱国之情永远不会变。端午节里,我们更要学习其中的文化历史和爱国情,传承爱国传统,过出爱国情,端午节才会过得更有意义。

卷粽叶、放一把米、裹粽叶、用细绳一绕一捆……作为传统代名的粽子,是传统继承,更是创新奋进的标志。翠绿诱人的粽子溯源了端午节历史回忆和中华传统文化,以爱国情怀,启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寄托了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中国西藏网 文/王智霖)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