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村名有点“潮”

2021-01-26 17:54:58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翟京元

从新乡市区向东95公里,在九曲黄河的一个拐角,起重之乡——长垣市魏庄镇坐落在此,开车路过这里的人都会被一个造型美观的“诗礼王庄”标志吸引。

为什么是“诗礼王庄”?一拨拨参观者纷至沓来。

负责讲解的,是长垣市魏庄镇王庄村党支部委员高海丽。王庄村不大,客人却听得兴致盎然。高海丽带着客人边走边讲,这是国学堂,是村里宅基地改革腾退房屋改造建设的,周末,孩子跟着老师在这里免费读书写字;这是村史馆,这里展出的农具都是村民自发捐助的,不仅记录王庄村的历史,更是村里的思想教育基地;这是孝善居、事亲园和幸福里,住在这里的五保老人一日三餐有鱼有肉,日子过得比城市里还舒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支持教育就在王庄村蔚然成风,村里坚持举办了40多年老人节,爱心人士争相献爱心。乡风文明、尊师重教、书香浓郁,不用过多解释,“诗礼王庄”名副其实。

“诗礼王庄”西北方向三四公里,“墨香傅寨”同样远近闻名。

这是一个崇尚书法、热爱书法的村庄。走在街上,“墨香傅寨”的标志随处可见,文化墙上写的是诗词歌赋,村委会会议室挂满书法作品,彰显这个小村子人才济济。

“我们村从2000年开始办书法展,20年来从没有间断。”傅寨村党支部书记傅东风的话语中透着自豪,“我们村有国家级书法家3名、省级书法家17名、市县级书法家数十人。”

在傅寨村,学书法是从娃娃抓起的,并且列入学校的教育课程,不少村民从热爱书法到出售书法作品,正在实现从农民到艺术家的身份转换,“进厂干起重,回家拿毛笔”,傅庄村民“举重若轻”,将挣钱和爱好完美结合在一起。

以文闻名,以文命名。封丘县王村乡瓦窑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迄今已走出210多名大学生和19名硕士、博士,“状元瓦窑”让人艳羡。

作为远近闻名的“秀才村”“状元村”,从1995年起,瓦窑村连续26年举行准大学生欢送会,给品学兼优的孩子发放奖学金。此举不仅激励学子奋发图强,也影响着村民争相支持教育,崇学重教在瓦窑村蔚然成风。

“从‘诗礼王庄’到‘墨香傅寨’,从‘花香云寨’‘多彩孟寨’到‘美丽留村’,不仅是名字上的变化,更是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深层次蝶变。”长垣市文明办副主任范淑红介绍,通过赋予乡村特色文化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传播,成风化人的作用逐渐显现。

记者注意到,这些新潮的村名来自于村庄的规划设计,前瞻设计决定了村子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例如,“墨香傅寨”以书法见长,“状元瓦窑”以人才闻名,“花香云寨”以绿化为径,目标清晰,路子才能走得稳、走得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村名变化的背后是村庄的自我定位。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呢?一直对乡村振兴深入研究和关注的新乡学院教授葛林有自己的看法。葛林说,村名的变化,其实是对乡村文化血脉的传承和延续,唯有如此,村民才更加珍视和维护自己独有的文化,激励自己在乡村振兴、文化复兴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努力。

这就要求村庄在准确定位时,一定要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传统和特色,找的越准,凝聚力越强,更重要的是要在发展中做强做实,以新之名,摹画新未来。

开栏的话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要求,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农民群众是主体,基层探索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基层干部群众发扬创新精神,积极探路乡村振兴,涌现出诸多好思路、好办法、好经验。即日起,本报开设专栏,撷取基层探索中的闪光点,以期对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有所启示、有所借鉴。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