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小朋友也可能成为电信诈骗对象

2021-09-24 10:50:54 来源: 新华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作为家长,你是不是有以下想法:小朋友没有钱,不会被骗。“就算小朋友拿着家长手机,但不知道支付密码,被骗了也转不了钱。”记者从市刑侦总队获悉,事实上,从今年以来,我市已经有多起未成年人被诈骗案件发生,被诈骗人中年龄最小的仅8岁。

  让我们来看看9岁的君君(化名)的遭遇,了解一下针对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的几个关键步骤。

  今年暑假,君君随父母到一家火锅馆参加聚会。午饭后,家长们聊天打牌,无聊的君君像往常一样,拿过妈妈的手机玩。君君最开始刷的某视频平台,看到好几个视频主播称关注他完成任务后就能免费得到游戏“迷你世界”的外观皮肤。君君按照操作,依次关注了6个主播,最后一个让君君加了一个“迷你世界暑假皮肤领取群”的QQ群。

  第二天,群中的“派送员”联系君君让其扫描二维码领取皮肤。君君扫描二维码后,屏幕上却弹出一句:“检测到此微信使用期间存在风险,导致兑换失败,请在30分钟内联系警官解除风险,超时将会导致此微信永久封号,以及使用人面临罚款10万元判刑坐牢!”

  年幼的君君一下子吓蒙了!他马上便问“派送员”这是怎么回事?而对方则立即又推送了一个二维码,叫君君找警官解决。君君听话地扫码加了对方为好友。自称“警官”的对方让君君下载一个社交联系APP,以会议的方式教他操作,并警告君君不要告诉其他人。

  按照对方指挥,君君打开手机上的支付宝,但他不知道妈妈的支付密码,这点却并没有难住对方。“警官”教君君通过手机短信改密码的方式把其妈妈的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给更改了。然后在对方的教唆下,君君通过二维码支付的方式代付了好几笔钱,共计被骗12083元。

  警方经过梳理发现,针对未成年人的手法中,此类“冒充公检法+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上升最多。诈骗分子将侵害对象瞄准涉世未深的儿童和少年,通过社交工具或在网络游戏中主动联系被害人,让被害人扫描其发送的二维码,以检测到被害人账号存在异常,要对其父母处以刑事拘留、巨额罚款、永久封停社交工具账号等为名威胁被害人,要求其配合“网警”处理。

  此外,类似的复合型诈骗还有“冒充公检法+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等。针对人群也包含用父母家人手机购物的未成年人,其手法特点都是恐吓其行为会使本人或父母家人受到严厉处罚,利用其畏惧心理及不太懂法的特点,远程操控其行为,达到诈骗目的。除财物损失外,对这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更为恶劣。

  重庆市反诈骗中心提醒:

  一是对自己孩子与学生做好“规范使用手机”的教育,特别是对社交账号、游戏账号的使用,不要擅自添加陌生好友,短信验证码不能随意给到网上陌生人,也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进行屏幕共享,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

  二是公安机关不会在网上远程“办案”,更不会需要当事人“转账”了事,要提醒未成年人,不管是网络中还是现实中,如果遭遇不明情形,不要擅自处理,当面求助师长或民警,或者拨打110报案是最稳妥的办法。(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 彭光瑞)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