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书滋润人民心田

2021-07-28 15:39:11 来源: 大河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张稚丹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07月28日第09版)

  2019年7月,记者到陕西西安采访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展场看到一组陕西的出版数字:

  1949年,出版图书品种12种,出版数量近200万册,发行网点91处;

  1959年,出版图书660种,6852万册,发行网点653处;

  2009年,出版品种5779种,共2.04亿册,销售发行网点3180;

  2019年,出版图书8387种,共2.3亿册,发行网点5716处。

  这组数字令人震撼。它反映的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陕西一地出版能力、发行能力和精神产品生产能力的跨越式增长和繁荣,还折射出伴随文化消费购买力提升而来的人民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早期革命出版起到了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动员民众反帝反封建的巨大作用。无数胸怀理想的青年,读着《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出版物,走进了革命阵营。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口中,80%为文盲,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几乎为零,阅读只是文化精英的事情。党和国家大力扫盲,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15年,中国的文盲率已降至3.6%。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226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11.2%。

  读者的阅读意愿和购买力决定了出版物的多寡。如今中国共有580余家出版社,年出版图书约50万种、总印数100亿册,分别是1950年的42.7倍和37.1倍;出版期刊10139种、总印数22.9亿册,分别是1950年的34.4倍和57.3倍。2019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超千亿。

  图书是最奇妙的宝藏。从古至今,人类把自己认识生命、认识社会、与自然交集中获得的所有知识、情感、智慧都贮存在书中。它以丰富的调性承载着古今中外人类的精神文明,标识着人类精神可以达到的高度。

  读书,让人看见——看见陌生的、新奇的世界,看见不同文化、背景人的观点,看见自己固有却不自知的偏见,看见美好的生活和思想。阅读中,你不再是平凡的你,世界也不仅是你眼中的世界。

  阅读,让人获取——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它是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的思维过程,能够提升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培养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和品格。图书内容的质量和阅读的普及程度,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国家民族的未来。

  2012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被写入中共十八大报告,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2016年12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大国阅读新时代起航。

  国家一方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如公共图书馆、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城市书房、报刊栏、农家书屋等,一方面开展机关企业/校园读书活动、社区读书会、城市读书节、书展书市、城市读书大讲堂等全民阅读品牌活动。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国民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今年4月公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3%,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成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即博览群书,涉猎了当时所能找到的各种书籍。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类文明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建成文化强国、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图书出版、发行以及全民阅读工作任重道远。

  出版机构要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图书,体现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何谓精品?习近平总书记说:“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中共十八大以来,既能反映社会主流意识、传播时代价值,又具社会影响力、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主题出版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特色出版形态,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在这种形势下,主题出版要力戒浮躁,给作者充裕的时间研究、写作。主题出版物的内容不限于政治理论、哲学、经济学等学术作品,也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等可读性强的作品以及自然科学、技术等专业作品。视野要开阔,题材要多样,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打造传世精品。

  要以人民为导向,出版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书。出版机构要深入研究人民所关切、所需要的内容,选取能激发百姓情感共鸣的题材,尊重读者,采用百姓所喜爱、所接受的表达方式,多出版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用丰富的题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好书抵达百姓身边。上世纪70年代,全国只靠不超过1万家新华书店发行图书期刊。2019年,中国实体书店达16万家,被日本《东方新报》称为“史上最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深深介入图书发行领域,并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一方面使得图书购买更加便捷,但另一方面也让读者与图书具体内容更为隔膜。我们不但要大力扶持实体书店的发展,让读者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还要让公共图书馆、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加接地气,成为百姓愿意走进来、能够深入阅读的地方。

  让图书走出去,让世界人民了解熟悉接受中国的形象、文化和魅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想知道中国人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想知道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想知道中国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我们的出版物要注重研究国际传播的规律,利用好新媒体,采用对方的语言体系来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中国的出版必将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