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13日讯(记者林焕新)“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万名学生、465.6万名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其中,城区学校覆盖率为75.8%,学生参与率为55.4%,教师参与率为62%,部分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90%。”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公布了课后服务的最新数据。
据介绍,2017年以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出台,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针对现存各地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有的地方课后服务时间偏短、有的经费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吕玉刚指出,近期教育部作出进一步部署。
在全面覆盖方面,各地各校要从实际出发,一校一案制定完善课后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学校要广泛深入宣传课后服务实施的方案和服务特色,积极引导有需要的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课后服务。
在保证时间方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家长接孩子还有困难的,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在提高质量方面,学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发设置多种课后服务项目,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
在强化保障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同时,加强对各地课后服务工作的动态监测和督导检查。
自2015年开始试点课后服务工作以来,广东省深圳市开展课后服务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都开展了课后服务,73%的小学生、83%的初中生参与了课后服务,各校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在通气会上总结了深圳开展课后服务的5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自愿原则,尊重学生意愿、家长意愿、教师意愿;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责原则,财政补贴每生每年1000元;三是坚持全覆盖原则,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四是坚持多方参与原则,鼓励教师、退休教师、志愿者、家长、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鼓励社区少年宫、科技馆、体育艺术场馆、高科技企业等为课后服务提供资源;五是坚持安全第一原则,要加强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确保师生安全和身心健康。
吉林省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校长温剑介绍,一方面,学校充分挖掘学科教师专业特长,开设课程门类156种、各类社团208个,并将社会各界力量作为课后服务工作的活水之源;另一方面,学校以“五育并举”为总体方针,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围绕“大德育”“大艺术”“大体能”“大创造”“大人文”五大模块研发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此外,学校还积极尝试从过程性评价、展示性评价、家长评价3个维度进行评价改革。
“截至目前,学校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97.8%,教师参与率96%,真正实现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家长教育获得感提升。”温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