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颗星星都闪光——写在第14个世界自闭症日到来之际

2021-03-30 10:50:46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 翟京元
 
  李静的失眠越来越严重。
 
  李静家在新乡县朗公庙镇南固军村,一年前,她发现儿子小谦越来越不听话了。平时,她和丈夫在外打工,老人在家带孩子,一家人过得平凡而幸福。不知从哪天起,她发现小谦对电视的痴迷有些异样,别人看过电视很快就去玩耍了,而小谦似乎对外面的事情不感兴趣,盯着电视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同龄的孩子来喊小谦,小谦不为所动,即使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玩具,也不再与人分享。李静有时会生气,免不了责备他几句。谁知,这下小谦不干了,躺在地上打起滚来,任你怎么哄都哄不住。
 
  小谦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当李静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的时候,她突然感觉人生变得灰暗起来。
 
  自此,李静辞掉工作,带着小谦四处求医。当医生将小谦诊断为“孤独症”时,乐观开朗的李静就开始了失眠。
 
  “我经常感觉自己过不下去了。”记者采访时,李静陪着儿子已经在市残联康复医院住了整整一年。儿子在病床间来回走动,李静的目光始终追随着,生怕有什么闪失。
 
  “小谦,你几岁了?”记者拉住小谦,问他年龄。小谦的眼光一扫而过,兀自去玩床下的玩具。李静接过话:“如果能多说几句话就好了,小谦最大的问题是不与人交流。”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孩子被称为独孤症儿童,也被人们称为“星星的孩子”。孤独症孩子的特点是什么,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样的孩子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情绪易激惹等。”在康复医院工作5年多,每天和孤独症孩子打交道的儿童康复科医生刘会敏介绍,孤独症孩子除了遗传因素、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生物学机制等基本病因外,还存在高龄父母、母孕期先兆流产史、病毒感染、吸烟等不少诱发因素。同时,后天的成长环境也能导致发病的可能性增加。
 
  这个说法得到很多家长的认同。来自原阳县的小东,小时候是爷爷带大的,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别人家的孩子都活泼可爱,小东却怎么也送不进去,总是一个人没有目的地到处跑。
 
  家人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康复治疗上。爷爷放弃所有事情,在医院成了孙子的专职保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孙子将来能够正常进入课堂。
 
  这是一群特别的孩子,他们和别的孩子外表或无二致,却有着不一样的孤独;清澈的目光,却总是“目中无人”;灵敏的听力,却不回应妈妈的呼唤;他们沉醉在自我的世界中,无法融入集体或被他人接纳。
 
  之前,刘会敏曾到多家幼儿园进行过调查,她发现,几乎每家幼儿园都会发现孤独症倾向儿童,而且,在城市还有多发趋势。据了解,全球孤独症人群总数约6700万,国内的孤独症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以0岁到14岁的儿童为例,孤独症发病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1/2500,到了近年来的1/100。
 
  孤独症孩子的治疗注重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市残联康复医院院长魏勇表示,通过综合性康复训练,孤独症孩子的认知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技能可以接近正常水平,大多数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孤独症多起病于3岁前,多数孩子于出生后起病,小部分孩子经历一两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如发现有疑似表现,比如对父母唤声不敏感、缺乏适当的肢体动作、言语发育延迟等,尤其是家族中有精神疾病病史的孩子,需要及时就诊。
 
  采访中,多数家人认为,孤独症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灾难,除了经济上的负担,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压力。
 
  小谦经过一年的治疗,情况有很大改善,但这并不能消除李静的担心。她说,儿子每多说一句话,就是希望,如果儿子能成为正常孩子,花多少钱都愿意。
 
  事实上,像李静这样的孤独症孩子家庭,多数并不富裕,长期的康复治疗使家庭陷入更加困顿的境地,这也导致一部分家庭放弃了治疗,让孩子失去了康复的机会。
 
  其实,在市残联康复医院,按照国家政策,医保报销可达90%,并在此基础上,孤独症孩子以及其他患疾需要康复的孩子均享受一定的国家救助。记者了解到,对于这个政策,相当一部分患者家庭在就诊前并不了解。
 
  “减少发病诱因,早期筛查,让孤独症孩子越来越少。”在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到来之际,魏勇倡议:“孤独症的主要症状是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障碍,要给予孤独症孩子等特殊群体更多关爱,为他们尽快康复营造和谐的环境。”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