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初心铸文化自信 ——写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硬笔书法30年回顾展

2021-05-26 17:25:52 来源: 平原晚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全国硬笔书法作品30年回顾展开展在全国上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时,从我们的文化艺术发展的历程看,也是很有意义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四个自信”,其中就有“文化自信”。书法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硬笔书法又是书法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汉字书法以线条造形,以其抽象性表达心中的意象和意韵之美。郭沫若说:“中国自有文字起,就有了书法。”中国最初的文字书写是用类似于硬笔的锥和刀刻制的,比如八卦符号、甲骨文、金文和石刻文等。这些所刻文字的线条基本没有粗细变化,与今人的硬笔书写没有什么区别。如此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后来大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发现用软毫毛笔书写更有奇变意趣,毛笔书写和毛笔书法从此就成为了正统。

今天展示的硬笔书法作品,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书法人所书写,这些作品和作者,对于“80后、90后”来说也许是陌生的,但对于“70后”而言应是很熟悉并能引起怀旧的,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文化艺术也开始复兴,书法也出现了大热潮,而这大热潮的渐次掀起是以硬笔为主流支撑的。当时社会上投入硬笔书法的人众多,硬笔书法的展、赛活动层出不穷,可谓铺天盖地,风起云涌。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硬笔书法热渐消,毛笔书法在书坛又复归而兴。为何硬笔书法会在那个时期成为热门和主流?原因既复杂又简单。由于民国时期从西方传来的钢笔、铅笔、圆珠笔等硬笔,在实用书写中的便捷优势,早已取代了传统的毛笔,到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除了一些老者还有用毛笔写字的功底外,许多人都不善用毛笔了。硬笔是当时中、青年最常用也最熟练掌握的书写工具,因此,硬笔书法便异军突起,出现了异常繁荣的景象,产生出不少硬笔书家,庞中华等即是当时的佼佼者。这个展览所展示的硬笔书法作品,就是那个时代留下的笔迹标本。书写者就地域而言来自全国各省市;就年龄而言既有七八十岁的老者,也有十几岁的青少年;就书体和风格而言,真、草、行、隶、篆俱有,风姿多样;就形式而言,横、竖幅,斗方、扇面等多种多变。硬笔书法尺幅虽小,但小中见大,寸尺之间呈现出时人丰富的风情和异彩,从而可考其源流,可鉴其精神,因件件都是那个时代的原作,笔笔皆是时人作书的真情。总之,这些硬笔书作在模仿继承古代书法文化的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书学理念和风貌特征。

一晃我们距那个时代已30年了,现在能开这个回顾展让我们再次看到上世纪硬笔书法的真容和气息,要感谢马新我先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马新我虽然还很年轻,但自幼聪颖且对书法情有独钟,拜先辈名家为师,曾在古人碑帖上下过很多功夫,毛笔和硬笔书法均有相当水准,参加过不少书法展。最重要的是,他凭借高远的见识和艺术担当的勇气,本着为新乡乃至全国的同道书艺提供交流切磋的平台,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于1988年7月首先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硬笔书法报》(共出版28期,还曾出学校专号),并先后于1989年、1995年举办两届全国硬笔书法邀请赛,1990年与万隆(香港)贸易公司联合举办“飞马杯”全国硬笔书法大奖赛,编辑出版1990年、1991年硬笔书法台历,1997年编著出版《硬笔书法标准教程(楷书)》,1998年编辑出版《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名鉴》,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主任刘炳森分别为该书题词。当时许多名家如廖静文、沈鹏、刘炳森、启功与之交往,沈鸿根、吴身元等与其交往更密。从这一系列书法方面的重大活动可知,马新我在那个时代的硬笔书法发展建设中,不仅勤奋,活跃于潮头,而且通过艰辛的努力作出了许多实在的贡献。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些硬笔书法作品,即是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举办三次全国硬笔书法作品大赛的获奖作品,于留存下来的许多书作中又选择具有代表性作品。因展厅有限仅是一部分,虽如此,但滴水见大海,我们仍可感受到当时硬笔书法的盛况和风神。

马新我在上世纪硬笔书坛上的建树,包括他保存下来的众多书家的硬笔书法作品,作为几十年前的一种书法史料,不仅对于今天书法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启示作用,而且对后世研究当时的书法也会有珍贵的参考价值。

通过看这个硬笔书法回顾展,我们在心里会不会产生疑问或追问:在高科技的电脑几乎完全取代了硬笔实用书写的今天,现在全国中小学都在培训学生写硬笔和毛笔书法,但手写硬笔书法还有没有意义和价值?将来还能走多远?其实客观事实已回答了这个问题,比如毛笔书写早已退出了实用领域,但今天的书法活动仍如火如荼,繁荣昌盛,且参与的人数超出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原因是书法本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实用性虽渐消退了,但它的艺术性及审美价值仍在并常存,而艺术是只有时代的风格特质,从来没有也不会为时代所消灭的。再比如日常生活中硬笔书写也已大都被键盘敲字或手机微信所代替,但学生升学考试、成人入职考试,都不允许带电脑和手机,还是需硬笔手写的。至于将来发明了新科技考试可以带电脑和手机了,手写文字恐怕仍难以彻底取消。因为手写字迹呈现的是人的心性,是活生生的心灵的脉动,人造的无法超越于人,人的心智心灵是任何外在的机械智能都不能完全替代的,何况写字练字也是养性陶冶情操的高雅方式,人们不会轻易舍弃。人们虽然喜欢创新,倡导创新,但怀古追古的情结又时时萦绕心头,我们中国人更是如此,不然,中国的建筑、戏剧、诗歌、音乐包括书画等文化艺术早断代了,决不会绵延发展至今。历史上越古越朴的东西,反而会越新越潮,被人们喜爱而回归。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作为最具中国特色和标识的文化艺术,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和未来,会更具有突出的意义和价值。

林语堂早在民国时期写的《中国人》一文说:“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了线条和形体的基本要领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书法(硬笔和毛笔)是写汉字的艺术,学习书法不仅可领略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更可体味中国丰富的美学精神。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较多。”现实的确不容乐观,书法虽是中国最传统的文化艺术,但现在真正懂得它并能切实鉴赏的人实在不多,不然,江湖书家不会横行天下,庸俗之书不会到处皆是,收藏字画不会收到一堆垃圾。许多人对书法优劣不分,对书法美丑不辨,就是缺乏基本的鉴赏能力,没有书法美学常识。所以,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或专业,学一点书法,培育一点中国美学修养,都是必要的。从文化自信而言,也是有益的。

2021年5月8日秦阳草于牧月斋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