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如此“任性”,养生策略也要“多变”

2021-11-15 10:41:00 来源: 广州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通常,冬至过后,才会进入数九寒天。但今年天气特别,立冬前,强冷空气已三次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多地出现“断崖式”降温,不仅如此,暴雨、干旱、高温热浪等也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养生保健也要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应对天气的能力。

  广州天气由寒转暖,“养藏”应迅速转为“养收”

  今年的降温,来得快,去得也快。如广东在本月7日~10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多地气温下降逾10℃,人们体验了一下冬天的感觉。11日后,又重回秋天。这几天天气晴朗,空气非常干燥。中国天气网11月12日提醒:“干干干!未来三天广东大部晴朗干燥,注意补水保湿。”

  可见广东虽然冷了几天,但时节仍是秋季。天气由寒转暖,养生保健也要从“养藏”迅速转为“养收”。

  “养藏”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冬季养生之道。《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里的“养藏之道”,就是要早睡晚起,等到阳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伏匿、深藏。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处。尽量不要出汗,以免阳气丧失。

  “养收”是秋季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养收之道”,就是要早睡早起,听到公鸡打鸣就起床。使情志安宁,收敛神气,情志不要受外界事物影响,使肺气保持通畅清爽。

  “养藏”是深藏不露,去寒就温,重点是养肾。“养收”是收敛神气,保持心境平静,重点是养肺。此外,在饮食起居等方面也有不同的要求。

  足部保暖应对“清寒之气”

  何时该“养藏”,何时该“养收”,须根据气候的变化行事。

  古代以60年为一个周期,称为六十甲子。《黄帝内经》根据天地之气的运行变化,对六十甲子中每一年的气候变化及易患疾病都进行了推演。

  今年是辛丑年,辛为天干,丑为地支。《黄帝内经》认为这一年的特点就是气候变化剧烈。《黄帝内经》说:“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霿,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民病寒湿。”

  意思是这一年阳气不足,气候偏寒偏湿,雾气重,时有大风暴雨。人们易患寒病湿病。包括四肢厥冷、腹部胀满、各种湿重导致的肿胀及中焦脾胃不通、恶心呕吐等证。

  具体到秋冬季节,《黄帝内经》认为:“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五之气”指秋分到小雪前这段时间。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小雪是11月22日。“惨令”指寒气。在9月23日至11月21日这段时间,寒气横行大地,寒霜早降,草木黄落,冷气逼人。对照这段时间的实际气候,还是比较准确的。

  这样清寒的天气,寒气特别容易侵袭人体,所以要注意防寒,保暖要周全。跟风邪不同,清寒之气容易从皮肤及足部侵入,所以要重视皮肤及足部的保暖。

  多吃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

  从小雪到大寒前这段时间,《黄帝内经》称为“终之气”。2021辛丑年的“终之气”是11月22日至明年1月19日。《黄帝内经》说:

  “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

  今年底至明年初这段时间,非常寒冷,寒湿之气化为坚凝的冰霜。人体容易被寒湿侵扰,出现关节不灵活,腰腿痛等毛病。今年冬季较往年寒冷已是大概率事件,故《黄帝内经》对辛丑年“终之气”的推演论述不可忽略。

  那么,在这段时间应如何养生保健?《黄帝内经》也给出了答案:“食间谷以保其精。……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今年是“水运不及”,对应到人体,就是肾气不足。因此,冬季的养生重点是补益肾气,要多吃黑色的食物,黑米黑豆之类都可以。今年寒湿特别重,阳气足了才能御寒,须以热化寒,以燥化湿,无论食疗药疗均可,但用量要恰当。(全媒体记者 钟葵)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