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损伤,殃及演奏家生涯
对于大部分读者而言,运动损伤可谓耳熟能详;而表演损伤,或许有些陌生。其实,早在1713年,就有文章对表演艺术家的职业病进行总结,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26年,德国音乐家和神经学家库尔特·辛格出版了《音乐专业的职业病》,首次汇总了当时由演奏所引发的各种肌体问题。
对于从事音乐演奏的人来说,手部的健康至关重要。
无论对于键盘演奏,还是弦乐演奏来说,演奏过程都需要手指精巧快速地切换,以及左右手的高度配合。与普通人相比,演奏家的手部在单位时间里的运用和损耗要多出很多倍。长时间、高强度的练习很容易导致手指和手腕出现机能损伤。
这种损伤,经常出现在一些初学者身上——由于长时间按照错误的姿势练习而导致肌肉紧张,甚至劳损。但其实,很多知名演奏家也都或多或少存在手疾,图雷克、莱昂·弗莱舍、阿什肯纳奇、傅聪、陈宏宽、郎朗等众多钢琴家都遭遇过类似的问题:莱昂·弗莱舍37岁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右手经诊断为肌张力不全症,几乎无法康复,被迫开始了长达35年的左手单手钢琴练习;2013年4月,郎朗的老师加里·格拉夫曼因为左手突然受伤,不得不取消在西安举行的钢琴独奏音乐会;郎朗也曾因练习拉威尔的《左手协奏曲》导致左手受伤而修整了一年多;被欧洲乐坛誉为“钢琴女皇”的著名钢琴家居觐也曾因为练琴过度而导致肩胛劳损。
由于演奏时间过长或者练习方法不当而造成疲劳、劳损以至于严重手伤等职业病,多年来一直困扰着钢琴演奏家以及器乐演奏家们。业内人士指出,除了过度运用手部力量之外,由于长时间训练,演奏家的肩颈、手臂、脊椎、腰,甚至是腿也是容易成为劳损的“重灾区”。
“少食多餐”,科学分配练琴时间
演奏家的艺术生涯离不开练习,如何在提高技术的同时,又能有效避免机体的损伤?业内认为“少食多餐”、“劳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莱昂·弗莱舍生前表示过,自己右手出现问题,恰恰在于过度练习。而郎朗也曾表示,自己的手刚开始发炎的时候,没有太在意还是继续弹琴。2002年,距离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还有两个月,钢琴家居觐正在分秒必争地准备比赛曲目,由于训练太密集,导致肩胛受损。“那时候我基本动不了了。当时医生建议我一个星期之内不能练琴。如果再练琴,就治不好了。”居觐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
虽然距离比赛的时间已经非常近了,但居觐还是忍住一个星期没有碰琴。“从诊所到我住的地方,大概500米的样子,第一次治疗完之后,我居然用了两个小时才走回家,真是那种一步一步地挪。到家以后沉睡了24小时,治疗的过程非常痛苦。”好在结果是满意的,在理疗师的治疗之下,居觐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完全恢复健康,没有影响到比赛。最终,她凭借精湛的演奏艺术夺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铜奖。但这段经历也让居觐意识到:“我们的身体是肉长的,当它开始疼痛的时候就是发求救信号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起来。”
做职业演奏家多年,居觐至今仍保持每天练琴数小时的习惯,尤其是准备音乐会的时候,一天更是高达8小时的练琴时间。为了避免手部劳损,居觐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将练琴的时间分割成不同时段,劳逸结合,“每两小时是一个时段,练习一个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做做拉伸运动。因为总是坐着练琴,有一部分肌肉用不到,站起来活动一下这部分肌肉,可以让身体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此外,她每周还会去做普拉提,锻炼一下平时不常用到的肌肉。
脑练、慢练,将难点拆分开练习
即便是成熟的演奏家,也会遇到技术难点。为此,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练习时间,从而导致损伤。其实,攻克这些技术难点,不光是靠时间的累积,更重要的是要用脑、要掌握高效练琴的方法。
“帕格尼尼有很多技巧性比较强的作品,需要换指八度和十度的双音,这种手指距离比较宽,跨度大,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会让手觉得很不适。”小提琴演奏家党华莉认为,练习这样的曲目时,除了保持正确的手形、“少食多餐”之外,还要高效练琴。“在练琴之前要明确自己昨天解决了什么问题,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有时候遇到难点,要先搞清楚到底是左手的问题、右手的问题,还是两只手配合的问题?我们可能总是在不停地练它,但并不知道自己在练什么,所以要把大事化小,把它拆分开来,再分解着去练,有重点地去练。”
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很多演奏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慢练。居觐认为慢练是一种练习的好方法。“我很享受慢练的过程,你可以把谱面上所有作曲家留下的知识和密码吃透。把它练透了以后,你再加快速度的话,出来的东西就是精品,而且也不累。其实任何的技术难点都可以通过慢练,通过音乐思维去解决。”
此外,在练琴之前做有效的热身也很重要。党华莉告诉北青报记者,她会在练琴或者上台演奏之前中速、慢速地练习曲目,或者练习单音音阶。“这种方法能有效避免拉伤,让身体快速进入状态”。
文/记者 田婉婷 统筹/刘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