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翻译要上“社会大学”

2021-11-22 09:56:49 来源: 光明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我与中文“打交道”已快50年。上世纪80年代,我曾为中国外文出版社将一些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成西班牙语,其中包括郭沫若、冰心、巴金、陆文夫等人。因工作需要及个人兴趣,我经常阅读中国的报纸杂志,用汉语与不同行业的人打交道。我的“业余翻译”范围较广,除做口译外,也翻译不同种类的文章、报告,涉及文学文化、政治外交、经济贸易等不同领域。这令我对西班牙语与汉语间的翻译积累了经验,油然而生了一些思考。

  文学翻译为推动、巩固不同民族间的联系和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重要性在两个民族、两种语言之间具有普遍性,在西班牙语国家与中国之间则更为突出:从地理角度来说,拉丁美洲作为主要西班牙语国家分布地,与中国相距遥远。在历史上,西班牙语国家与中国的交流往来相对较少。与其他语系相比,西班牙语文学作品进入中国也较晚,中国文学作品进入西班牙语国家的情况亦如此。

  这塑造了读者的阅读习惯:西班牙语读者更容易理解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近现代文学作品。同样,大部分中国读者对于英国、美国、法国及俄罗斯等国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较西班牙语国家更为熟悉。这样一来,中国文学作品与西班牙语文学作品的互译及传播,对两国翻译家和读者而言,难度都更大一些。

  此外,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汉语和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都烙印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西班牙语国家较多,虽然语言相通,但各国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现状。西班牙语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因而更为复杂明显,如若翻译不当,容易造成误解和误读。由此,从事西班牙语与汉语翻译的工作者需对这“两个世界”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具备较为深刻的认识,实际上也应掌握如历史学家、社会学家通晓的知识。

  举一两个简单的例子。西班牙语国家的翻译者如果不了解中国地理,就不会知道“避暑山庄”多指承德,而“四季如春”说的是昆明;如果对《水浒传》没有最基本的认识,就不会理解“逼上梁山”的含义。同样,中国翻译者如果不了解《堂吉诃德》,就很难理解西班牙语中的一些成语和词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上述历史、地理、文化等领域的知识可以在学校和书籍中学到,但在我看来,做好文学翻译只靠读书和查字典是远远不够的,尤其要做好近现代文学著作的翻译,上“社会大学”必不可少。翻译家要在生活中沉淀,在工作中历练,在传统中求索,要全方位感知、了解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的“前世今生”,这才是滋养文学翻译的肥沃土壤。没有在中国生活过、或不常与中国保持联系的西班牙语国家译者,很难翻译好近现代中国文学作品。中国译者如果没有与西班牙语国家的交往经历并持续关注当地情况,也难以做好近现代西班牙语文学的翻译工作。

  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培养西班牙语教师和译者,近年来,西班牙语在中国愈发受到重视和欢迎。虽起步较晚,但西班牙语国家对中国、汉语和中国文学的重视一年更胜一年。如今,拉美国家与中国在政治、经贸等各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前景越来越光明,这是文学翻译与文化交流的机遇,为翻译者了解对方国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作为“文化使者”,翻译者也将作出更大贡献。

  巴勃罗·罗维塔,1958年生于乌拉圭,1975年到访中国,曾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清华大学,就职于西班牙埃菲通讯社、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商务处等机构。他参与翻译了《中国现代短篇杰作选1919—1949》《拣珍珠——短篇小说佳作》等作品,著有《70年代在中国》一书。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21日 07 版) (巴勃罗·罗维塔)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