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两季节目采取以“青春”“告别”“礼物”等为主题词的模式不同,这季《朗读者》以开放式的命题唤醒人们思考,12个话题每一个都从现实生活中拔地而起,带有共情能量和讨论价值,这其中既有对昨天的回望,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既有对内心的凝视,也有对世界的阅览;既有对性别的观照,也有对年龄的叩问,体现出更为强烈的时代担当、社会观照和思想纵深。
在嘉宾的选取上,这季节目进一步提升领域的开阔性及代表性,既有获得“时代楷模”“七一勋章”“最美奋斗者”“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感动中国”等殊荣的榜样人物,也有一批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代表。例如首期节目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中国残疾人田径队运动员刘翠青以及领跑员徐东林等人,围绕“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吗?”这个话题,品读了《人类群星闪耀时》《一封家书》《光的赞歌》《写给未来的你》等经典作品。
节目播出后,“中国为什么要研发自己的北斗卫星”“7个兄弟姐妹成全一个北斗副总设师”“张桂梅含泪朗读给父母的家书”等28个全网热搜上榜,杨元喜的科研奋斗精神以及他父亲的战斗精神,刘翠青、徐东林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克服伤病、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张桂梅对丈夫和父母的思念之情,都让网友们振奋、动容。
“朗读者们放声朗读的,其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旋律。从这些滚烫的话题可以看出,节目在感人至深的同时,还引发了大众的积极思考和踊跃分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主任高贵武认为。
除了主题与嘉宾的升级,本季《朗读者》还打破了以往的演播室形态,进行多场景探索,设置了固定形式的户外环节。在舞美方面,舞台以视觉塑造为重点,结合大屏、投影、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对读本内容、场景、人物逐一进行刻画。节目除沿袭图书馆式主舞台外,还会根据每位嘉宾的朗读内容量身定制小舞台,增强节目氛围的沉浸感。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在观看节目后表示,好的作品让人动心,除了要有思想的穿透力,也一定要有审美的洞察力。《朗读者》第三季不仅给人们提供了精神的力量和道德的教化,更带来了审美的启迪。(杨文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