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启幕一年 64场演出赢得近20亿点击量

2021-04-14 20:18:24 来源: 新华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冬去春来,4月11日,国家大剧院线上系列演出走过了整整一年的历程。

  2020年,新冠疫情极大地冲击了全球演艺市场,如今余波仍在,但危机中也能开新局。从最初的被动选择到自觉主动安排,再到坚持成为品牌,线上演出已成为国家大剧院逆势上扬的亮点。这是“人民的剧院”给出的承诺,也是行业探索的成功案例。

  中外观众线上反响强烈

  “每个周末的早上,伴着优美的音乐,我仿佛漫步在山谷中,听见了水流和鸟鸣。”这段留言来自一位厄瓜多尔网友。疫情阴霾仍未散去的当下,音乐和网络带着他越过半个地球的时差,与中国的观众同频共振。

  2021年4月11日,国家大剧院线上系列演出走过了整整一年的历程,历经“春天在线”“声如夏花”“华彩秋韵”“冬日之约”四个演出季,又一个春天到来了。截至目前,64期线上演出的全网点击量接近20亿次。

  2020年,演艺行业按下“暂停键”,但国家大剧院没有等待。院领导统一部署、精心策划,让线上演出有序起航,“既然观众目前还无法来到现场,我们就请艺术家把音乐送到观众身边。”2020年4月11日,“迟来的春天”音乐会在云端上演,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演奏家们采用木管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的形式,奏响了乐圣贝多芬的旋律。

  此后,根据防控形势的变化,线上演出的艺术门类已不局限于音乐会,歌剧、舞蹈、话剧、戏曲、舞台艺术电影等频频上演,吕嘉、李心草、李飚、吕思清、阎维文等名家悉数登台。仅是演出前的导赏环节,受邀参与的知名主持人、艺术家、专家学者等嘉宾就超过了200人次。

  做一场或几场线上演出容易,但坚持一整年很难。每周六19时前后,观众通过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快手、抖音、微博和各大网络平台收看直播,已然成为一种习惯,融入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

  高水平呈现树立行业标杆

  2021年4月10日晚,邵恩与武汉爱乐乐团“浴火重生”音乐会在各大网络平台播出。此前两天,4月8日,武汉解封一周年之际,这场演出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正式拉开了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的大幕。从线下到线上,曾直面疫情的武汉爱乐乐团,以一部《浴火重生》将这座英雄城市的面貌展示给了国内外无数观众。

  本场音乐会的导赏短片在武汉、北京两地拍摄,著名主持人、“武汉伢”撒贝宁出镜献声,著名作曲家关峡与邵恩畅谈创作过程。据国家大剧院相关工作人员赵雨暄介绍,导赏从今年三月启动制作,大剧院团队不仅遴选无数视频素材,与武汉团队的线上沟通更是常常持续到后半夜。

  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和行业引领者,国家大剧院对每一期线上内容精益求精。看得见、听得着的成品质量,是线上系列演出得到观众认可的重要原因。策划方面,除了广邀各路名家,每到重要节点,演出内容始终紧扣时代脉搏。

  2020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特别音乐会邀请一线医务工作者走进大剧院音乐厅,分享战疫故事;2020年国庆长假期间,“国庆71周年音乐会”以《沁园春·雪》《我的祖国》等作品致敬伟大祖国……

  影音呈现方面,国家大剧院先后使用了超高清、4K、8K设备,着重营造小景深的“电影感”。影视节目制作部田晨导演过多场直播,她通常提前一周对照乐谱写出详细的脚本,保证音乐和画面的统一。科技也为艺术插上了翅膀。2020年8月,国家大剧院采用“8K+5G”技术直播音乐会,在舞台艺术领域,这是世界范围的首次成功尝试。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安卓客户端和PC网站还特别增设了“沉浸耳机”和“沉浸音箱”两种虚拟全景声特效功能,把音乐厅的声场带到观众的耳边……“艺术+科技”的组合模式,不断探索着新的边界。

  策划、演出、拍摄、播出,一支全链条的自有队伍历经磨炼,已然成为国家大剧院的宝贵财富。

  “人民的剧院”探索艺术传播新模式

  2020年7月,国家大剧院终于再次开启售票演出。大剧院曾对观众承诺,每周六,线上演出都将陪伴观众,直到线下演出恢复正常。眼看剧场恢复演出有望,线上演出还会继续坚持吗?

  国家大剧院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线下与线上始终并行。乐评人张听雨看到了极为可喜的现象,“我身边很多和音乐没什么关系的朋友,都会被这些演出感动,并且自觉转发。”网络的广度和深度,让线上演出成为了一种艺术普及的有效手段。在选择合作平台时,国家大剧院也考虑到了快手、抖音等平台接地气、有活力的特点,力求贴近最真实的普通观众。目前,国家大剧院的快手账号已积累了超过388万粉丝,其中很大部分来自三、四、五线城市,许多人甚至从未走进过剧场。时空自由的观演方式、通俗易懂的导赏环节、水平高超的演出呈现,极大地拉近了“高雅艺术”与观众的距离。

  向线上发展,还是演出行业的被迫选择吗?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一年,回答这个问题不难。国家大剧院之所以能迅速反应,其实也得益于此前的积累。“我们同样经历了摸索的过程。”院领导表示,如何把线上演出的品牌高品质地延续下去,是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演出形式、拍摄手法、场地合作模式等方面,我们还要不断地创新,要巩固深化,用科技为艺术赋能,为艺术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而要在当下的时代站稳脚跟,所有从业者都要直面类似的挑战。记者 高倩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