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影片线上线下都会买账,文艺片上线有观众

2021-02-25 12:43:01 来源: 新华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数据来源:话题数据来自于微博

  去年,如果说第一部《囧妈》“院转网”是试水,第二部《肥龙过江》是效仿,第三、四部则是坐实了院线电影网络首播已经成为新的发行和上映渠道的事实,面对去年院转网热点衍生出来的诸多问题,新京报记者专访了著名导演谢飞、高群书和制片人梁静等多位业内资深人士,由他们来解读“院转网”目前面临着哪些关键问题。

  1

  2020年院转网成为一个行业热词,这仅仅只会是疫情期间的特殊操作吗?这样会对传统电影行业造成冲击吗?

  ●导演谢飞

  线上线下不应有好坏之分,组建更科学的共同电影市场

  我们习惯用一些词去界定事物,电影是电影院放的,电视是电视上放的,网大是网络上播的,但其实它们都是影视叙事作品,只不过有长有短、放映的方法不相同。院线电影、网络电影都是在两三个小时内讲述剧情的形式,以视听为主讲故事,手段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销售方式、展现平台不一样。从2014年开始,网络平台变得越来越成熟,优爱腾等也越来越壮大,明显能感受到网络电影的质量开始好转。很多人认为电影不上院线会影响视听效果,我觉得这只是传统观念,有时手机或是家里的播放载体也可以更新得很清晰,所以我认为电影院和剧院一样是逐渐走“下坡路”的。网络平台播放日益壮大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院线与网络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销售方式不同,不管是否受疫情影响,我们都该提升对影视作品多元化、多层次的发行,让每一部电影找到适合的播放渠道和传播介质,支持院线、网络互相交流,组建更科学的共同电影市场。

  ●制片人梁静

  不想接受院转网趋势,最终还是要靠内容品质

  我相信几乎所有电影人都不愿把电影院的电影放到网络上,因为视听感受、情感交流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哪怕是剧情片,在电影院专注地看大银幕和你在家里随时都能被周遭干扰,那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经过一年的院转网,很多人都说未来很多电影直接就在网上放了,我个人十分不愿意接受这个未来趋势,但没办法,不管你拍的是院线电影还是网络电影,两者都需要有内容有品质。以往大家用几百万元拍的网络大电影,只是叫成“网大”而已,我认为它也是电影。有些院线电影也只有几百万成本,为什么它就叫电影不叫网大,它只是没在网络上播而已。网络的诞生和发展导致了大家进行所谓的细分,但在我看来这种细分是无效的,真正重要的还是内容。有可能未来电影院还是存在,但只会放大体量的视觉视听电影,这虽然是让人很心疼的一件事,但它很有可能这么发展。

  2

  人们以往把院线电影比作“阳春白雪”,网络电影相对就有些“下里巴人”,院线电影上线后,观感上会有所不同,也许不会像在院线一样受“重视”,你们会觉得遗憾吗?

  ●导演高群书

  不排斥网络播映,好作品都会买账

  电影分两种,一种是你必须要在电影院才能享受到视听的高科技含量、奇观式的观感,一种比较生活化、家常的、个人化的,以人为主要反映对象的电影,在电影院看与在网上看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些在网络上呈现也无可厚非,不过就是解决资方和平台方怎么谈,无非就是回收票房怎么办,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也水到渠成。我不排斥网络播映的方式,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遗憾,就像马丁·斯科塞斯这么大牌的导演,(奈飞)投资了他执导的《爱尔兰人》一亿多美元,作品也一直都有话题和热度,这样不也挺好的。我们很多人总是认为网络电影成本不高,很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传播平台不够专业,这些平台总愿意把成本控制在一千万元到三千万元这样,不像奈飞能投入那么多,它之所以能赚钱,是因为它做出了优质的东西,你愿意去买。所以优质的内容和平台并无绝对关系,只要优质,就有投资人和观众买账。

  ●导演薛晓路

  对电影生态有良性影响,就会拥抱互联网

  所谓网络电影与电影市场的关系,除了我们力所能及可控的内容层面,最终的分账方式也是对这些不同介质播出产生影响的原因。电影的好处在于电影上映以后,它对应的是一个个买票的人,它的魅力在于把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打动。这是一个机会,可能会带来井喷式的回报。但如果是在网络上播放,它可能就会影响到创作者对平台的选择,也会影响平台是否能给制作公司、制作者继续拍摄、融资、繁衍生息循环的机会。现在不少平台更多在考虑制作方的利润,院转网可以对电影数量以及制作质量有些良性的影响,我们都会拥抱互联网,但我们并不希望在现有阶段,往只考虑回报的模式上去做,我们还是更希望它更接近于电影本体。

  3

  院线电影与网络电影的界限需不需要严格划分?拍摄作品前会考虑未来是院线还是线上播放吗?

  ●制片人梁静

  做每部戏前应该知道观众是谁

  我们现在做每部戏都会有提前计划,提前做好调研和数据评估,这是未来必须要做的事。每一个影视行业的人都应该清晰知道,自己针对的观众人群是谁。

  ●导演谢飞

  有好机会就应该行动

  这是界限问题,我认为不太会分得太清楚。前一段时间,我也主张年轻导演赶快去接拍一些网剧,最开始他们死活看不上,总想着拍院线电影,结果三年后电影连个影子都没有。同时也有不少接网剧、网大的人接连拍了好多剧,赚钱多,作品也多,就说明不应该太去在乎呈现形式,而是应该聚焦做出来的作品,就像写小说的作家,只要有写作能力,题材值得长篇就应该长篇,如果你非把它压成两小时,那就不成立,很容易一塌糊涂。不管是院线电影或是网络电影,只要有机会、是个好作品就应该行动,不要去划分再决定该怎么做。

  4

  你们的作品会接受院转网的邀请吗?

  ●制片人方励

  陪院线一块熬,熬到观众们来

  我们在上游,但在电影这个产业里受伤害最大的是下游,因为所有的影城会花租金,他们的装修、折旧比我们压力大得多。我们不能说不跟网络合作,过去我们的电影也都会卖网络版权,但电影首先要在大银幕跟观众见面,这是对所有的主创的心血、更重要的是对观众的尊重。我们制作的影片《阳光劫匪》是为大银幕做的,是为观众做的,所以我们等待观众,陪院线一块熬,熬到观众们来。

  《阳光劫匪》是将近两个亿的成本,凝结了大家的创意和心血,我这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拍这样的电影,因为我用了五只真老虎,而且所有老虎的表演是全球没有人见过的。你看这样的影片还是得去影院,我们期待观众。我就鼓励大家,院线都能扛,我们再不能扛说不过去了。当然,电影上画以后,网络当然肯定是要上的,但首先是大银幕。

  ●导演唐季礼

  视效动作片上线十分不合适

  从导演的角度看来,影片的制作更加注重内容和画面所传达出来的效果,以及一些震撼的感受。若为了迎合市场,影片转播成网络形式播放的话,观影体验大打折扣,而且在拍摄中投资的成本损失也难以保证。例如《急先锋》采用了IMAX、中国巨幕、3D、4D等多版本拍摄,以投放在大银幕上为导向的动作片若将它改成网络形式播放,是十分不合适的。

  ●导演梁鸣

  特希望线上有艺术电影播出平台

  《日光之下》上映前我们也有考虑过“转网”的建议,最终决定去院线还是希望更多的观众能够看到。它是为了大银幕去准备的,因为观众在大银幕前会更专注,方方面面的细腻度会让他们更进入这个故事。自己在家里看,可能一玩手机、一晃神故事线就断了。现在艺术片真的很难,比如院线排片会在一些很偏远的影院,抑或是早上9点或是晚上11点的“冷场次”。现有的放映平台还是没有给艺术电影一个单独空间,例如大家可以在平台上付费观看,这类小众电影是有观众的,我特别希望有一个专门播出平台或是应用程序,供大家付费观看,专门解决这部分影片的观影需求。

  5

  很多传统电影人已经开始投入到网络作品制作中,他们的优势和劣势都是什么?

  ●制片人张阿牧

  电影人拍“网大”不大会省钱

  网络电影从开始的几十万一部,到现在几千万一部,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越来越多的专业电影人参与,并提高了网络电影的制作水准和审美的过程,网络电影有自己的叙事节奏,比如前6分钟,小高潮不断,情节之间的衔接更紧密,这个是剧本要求,但对其他的主创要求来说,摄影、美术、动作不会有太大区别。传统电影人优势肯定是经验丰富,知道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劣势可能就是和直接做网络电影出身的那些人相比,不懂得如何省钱。

  ●导演李霄峰

  劣势在于心态 重在适应环境

  可能没有什么优势,今天的互联网已经不像二十多年前刚上网的时候,那时上网的人没那么多,相对偏向于社会精英。今天不仅上网的人多,用影像创意创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在用视觉化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觉得有什么优势,倒是有点劣势,劣势在于可能得放下很多东西,需要让自己的心态更适应现在的环境。

  6

  2020年有多部电影试水院转网,少数“抢镜”,而多数没有声浪,在这其中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具体建议?

  ●导演高群书

  如何找准固定受众最重要

  我认为可以促进市场的细分。我们有些投资了一两千万元的电影为什么票房不好,不是电影不好,而是没有发行好。以后一些觉得在院线卖不动的电影,可以绑定一些固定的受众院线使劲推。我认为宣发也应该改变一下观念,体量小的片子完全可以绑定在一个中等规模的院线,院线可以做出地域性调整,这样大家都有保证的票房收益,自然也会对电影院有信心。其实我们有最厚道的观众,稍微有点特点、稍微好一点的片子观众都愿意看,电影就两个指标,一是感动,一是好看,只要把这两点做好了,观众都会买账。

  ●制片人梁静

  只要内容强劲,电影是“高端”存在

  我坚信电影是一种非常“高端”的存在。也许疫情加速了电影网络化的速度,但我坚信大家最终都会以内容取胜。这一点是我一直跟团队、包括合作的导演和编剧坚持的,我们可以看到趋势,但不要被这个“院转网”的趋势扰乱自己的内心,就像当年电影和电视冲撞的时候,也诞生了一个产物叫电视电影,他给了电影一些新渠道去创作和生长,但最终还会发现,大家还是回到了电影院里,回到了电影本身。电影网络化可能是任何事物发展的过程与必经阶段,其实去年的票房成绩可以看出,观众对电影院依旧向往、不舍弃,还有很大空间。我一直认为电影有无限的未来,只要内容足够强劲,是真的不怕任何变化的,当危机出现的时候就是转机,只要把控好最擅长的、低头做好内容,都不是问题。

  ●制片人张阿牧

  支持文艺片上线,毕竟上映周期更长

  新的播放方式是必然的结果,现在家里的电视越来越大,视听感受也很不错;另外平台会员数量的增长和付费习惯增强撑得起更高的制作成本。未来在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之间可能还有一些专门在网络播放、但按照院线电影的方式制作的影片,比如文艺片,我个人比较支持一些文艺片通过网络首播,一个是院线的发行成本较大,这些电影在好的排片时段、场次上比较难得到保障。在家里电视上,一边看电影一边喝点红酒同样很舒服。此外,在网络首播的周期也可以更长,如果单点付费一般至少能持续一个月,但文艺片在电影院大多数一周后就没什么排片了。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