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红旗过大关

2021-08-03 11:24:03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乡防汛抢险救灾一线群像记

本报记者 刘军旗

刚刚过去的7月,汛情、雨情、灾情交织,险急、焦灼、艰辛同在,感动、感激、感恩更是打动世界。

大汛大灾面前,总有一面鲜艳的旗帜高高飘扬,总有一群人以“迅”应汛、闻“汛”而动、逆行出征,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命高高托举。

他们,是平常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来的共产党员;他们,是不计得失、不讲报酬远道而来的全国救援队伍、爱心力量;他们,是在危急面前舍小家为大家、在困难之际守望相助心手相牵的平凡百姓。

他们,让党旗高高飘扬

这是一双已经溃烂的脚,脱下鞋子,袜子粘在上面。紫色药水涂抹上去,主人公没有喊痛,但惠州蓝天救援队队员反复提醒他“再也不能下水了”,这个36岁的男子汉热泪涌出:群众还在水里泡着,我咋可能停!他叫付作磊,牧野区王村镇党委副书记,任职刚满两个月。

7月17日至22日,我市遭遇连续强降雨,平均降雨量830毫米,最大降雨量965.5毫米,无论最大降雨量、最大小时降雨量、最强时段降雨量,均超过了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牧野区南北两面分别是卫河、共产主义渠,同时面临强降雨和上游来水的双重夹击,防汛压力可想而知。

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向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印发通知、发出倡议,付作磊来到紧临卫河的分包村庄寺庄顶村,那是危险面前他的“战位”。

这是一个只见手势、听不见嗓音的招呼。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以来,凤泉区宝西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德云舍弃了自己的小家,把辖区这个大家挂在心间,带领党员干部与群众同风雨、共战斗,昼夜兼程,不眠不休,连续奋战。

由于连续高强度工作,他的嗓子沙哑到说不出话,双脚在泥水中已经泡得没了血色,眼窝深陷,满脸疲惫,与人打招呼时,只能靠打手势。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守在一线,在齐腰深的积水里解救被困群众,在社区庭院开展消毒消杀、灾后恢复。

这是一串令人心酸泪目更让人敬佩敬仰的故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春江集团党委书记裴春亮带领裴寨村党员、家人、亲戚70人组成第一突击队、“抢险救援最强天团”,携带救援物资,战斗在辉县市多个乡村重灾区。妻子张洪梅带领公司党员骨干组成第二突击队,奋战在重灾区卫辉市抗洪一线。儿子蹚着齐腰深的水,为群众送水送饭、捐款捐物,更从洪水中救出6个月大的婴儿等20多人。然而,他们驰援的不是损失超过1.1亿元的宝泉景区,而是灾情最严重的卫辉、辉县。这样的一家子,这样的一个村庄,这样的一家民企,所书写的不过就是一句话: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和政府支持培育的民营企业,在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出来,为党和人民尽一分力量。

这是一场没有任何退路只能胜利的保卫战。面对上游来水,共产主义渠、卫河水位超限,个别河段出现漫堤。险情就是号令!市级领导同志坐镇指挥、科学调度,果断采取一切措施;人民子弟兵火速驰援;机关党员干部组建突击队;孟电集团等企业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支援石料,鲜红的党旗插在紧急抢险第一线。风雨中,4天3夜连续奋战,多少人晒脱了一层皮,多少人喊哑了嗓子、双眼熬满了血丝,最终,是信念、意志、众志成城,战胜了肆虐的“洪魔”!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党的力量在组织,组织的力量在党员。在这场防汛抢险救灾保卫战中,全市1.2万多个基层党组织、近20万名党员积极“参战”、连续奋战。他们平时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但在险要关头却能挺身而出,成为广大群众的“主心骨”、攻难克艰的“硬核力”,刷新了七月的牧野天空。

他们,用力量托举新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古老的普通的话语,再次有了动人的注释。这么多天以来,牧野大地上似乎头一次奔跑着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车辆,也从未有过如此之多的操着不同口音的人们。

致敬你们——可爱的人民子弟兵!

急难险重面前,你们从天而降,奔赴抗洪抢险一线,泥水里扛沙袋,大堤上固岸坝,洪水中背老人、抱孩子。我们叫不出你们的名字,但那身鲜亮的橄榄绿,是我们心中最高的敬重。

在山洪暴发的辉县市太行山区,在洪魔肆虐的卫辉市城乡,在洪水漫过的社区、医院、学校,“有人吗”的喊声一遍遍回荡。面对转移而来群众的询问,“我是一个兵”的回答如此朴实。

7月22日凌晨,中部战区紧急派出陆军83集团军某勤务支援旅,分两方向向新乡市、卫辉市展开火速救援。勘察险情、协调对接、部署任务,广大官兵争分夺秒保护灾区群众生命安全。

在太行山区,陆军83集团军某空突旅官兵紧急出动,直升机呼啸而来,大批救援物资从天而降,冲锋舟驰骋水面,转移受困群众。在卫河卫滨区段,人民子弟兵与民兵、群众组成突击队,冒雨连夜奋战,加高加固堤坝,排除河道险情。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这座有着125年历史的老院,第一次因为洪水内涝停摆了6天。救人要紧,转移病人要紧。陆军83集团军官兵从一楼跑到23楼,上上下下背着病患者,及时转移了大批群众。

铁军所向,一路披靡。洪水退去,百姓转安,他们又回到军营,回归“战”位,保卫和平。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的新乡,再次夯实了军政军民团结的根基。

致敬你们——千里驰援的全国救援队伍、爱心力量!

“新乡人民谢谢你们,一路平安!”

……

8月2日,平原体育中心,一场特殊而令人感动的欢送仪式在这里举行。鲜花香飘,骑警护送,感谢感恩的话语久久响彻,我市以最高礼遇欢送第一批援新国家救援队。

来自市应急管理局的消息,在这场防汛抢险救灾保卫战中,国家、省、兄弟城市给予了宝贵有力的支持。应急管理部第一时间调派14支400多人的专业救援队伍,黑龙江、陕西、宁夏、湖北、江苏、四川、上海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类救援力量,以专业、大爱、奉献写就了什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什么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团结与温暖。

在堤坝加固现场,在洪水围困的村庄社区,在排水排涝的第一线,近1000人各类救援队伍,哪里有险情,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正如来自武汉狼牙救援队队长张欣所深情表达的那样:武汉疫情之际,有你们——“胡辣汤”,那么现在,就应该有我们——“热干面”。

从矿泉水、方便面、面包等大批生活用品,到皮划艇、发电机、抽排设备、手电筒、救生衣等防汛物资,天南海北的爱心企业和人士,克服重重困难,以最快的速度送至千家万户。

在遥远的东天山脚下,牧民同胞连夜赶制近20万个馕,两辆货车日夜不停,飞驰42个小时抵达我市,带来了伊吾县2万多各族群众的深情厚谊。

山水相连,同舟共济。当焦作隆丰皮草公司工作人员顾不上吃午饭,把近10万元的爱心物资发放完毕时,牧野区卫北办事处受困群众一个紧紧拥抱,感动了许多人们。

10多天来,大街小巷流动的车身上,商场超市阔大的显示屏上,高速出入口竖立的标语里,一句句、一声声、一遍遍敬意之语、感恩之声,是经历危难的这座城市最朴素的表达,是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人们最真诚的谢意。

他们,散发文明城市光芒

平日里,生活在这座城市,是那么安静、舒心、温暖,公交车上有人给你让座,交通路口有人为你守安全,社区庭院里有人搭把手。

风雨来临时,千万颗心紧系在一起,千万双手合成一双手,有难一起扛,有险一起闯,共同发出文明之城、厚善之城的光与热。

彩虹桥附近出现河水满溢时,网络上一声召集,成百上千的市民志愿者火速集结,运土、装袋、搬扛,个个热情高涨,人人奋不顾身。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争相而来时,商户、酒店、学校、企业,以及志愿者队伍,想尽一切办法筹集物资,把最好的床铺、最可口的饭菜留给他们。

位于新中大道与人民路交叉口的传正书院,热心的负责人高原与工作人员、家人一起齐动手,一日三餐精心为救援人员做菜肴。日夜忙碌的英雄们,吃上了大米饭、馒头、新鲜的蔬菜、喷香的小酥肉。4天时间,他们共接待14支257人次救援队伍,让远方的客人、紧要关头的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一杯杯热水,一碗碗热饭,一包包药品,一声声感谢,透射出新乡人民的热情、文明和知恩。

“我们能想到的,没有想到的,凌晨时分还有人捐赠。步履蹒跚的老奶奶,顶着烈日为我们送来大锅炸酱面……”来自革命圣地延安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张伟在写给新乡的一封信中说,“我们返回,她们列队欢迎;我们出发,她们列队欢送。亲爱的新乡,我为你救援,你为我服务。”

不少企业因洪水浸泡损失严重,但他们最先想到的却是更多的受灾乡亲。“厂里和各个门店可以慢慢恢复运营,但饱受洪水之患的群众不能等。”说这话的,是位于经开区的臧营桥食品公司法人代表巫宗杰。尽管部分山路冲毁,但爱的脚步没有停止,当两大车矿泉水、面包、烧鸡等物资,开进卫辉市狮豹头乡砂掌村时,小山村沸腾了。

从拒不收钱的“煎饼小哥”、出租车司机,到舍小家为大家的社区义工、文明单位志愿者,从捐款捐物的爱心企业,到高速路口一排排高喊着谢意的“红马甲”,他们以涓滴之力、文明大爱,温暖了你我他,焕发出全国文明城市的光芒。

总有一个身影,默默负重。总有一束光,照亮前方。感动有多少,敬意就有多长。太行耸峙,红旗漫卷,这片土地已然经受住了一段严峻的考验,属于它的远方在脚下,更在我们手中。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