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军旗
心中有多少深情,脚下就有多少力量。3月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小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辉县市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的发言,让参会代表深受触动,也引来广大网友点赞。
省委书记王国生说,裴春亮同志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他的发言很朴实,讲到了我们心里,讲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讲出了他对乡村振兴的深刻理解,也讲出了他对群众的深厚感情。
乡村全面振兴,组织振兴是重要保证。“关键要有好的领头雁,心中始终装着党和老百姓,以党建促发展,‘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带到正路上’;好的支部书记需要能力强,更需要素质高,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王国生的寄语,激起裴春亮更多的思考和干劲。
“目前,乡亲们外出打工率为零,实现了家门口完全就业、充分就业。”他自豪地讲述。
一个800多口人的小山村,还“戴”过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是怎么做到不出门、有钱挣的?
靠山吃“山”,打造特色产业。昔日的裴寨村,水缺、田薄、人穷。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裴春亮,在外闯世界多年后,回到裴寨村。
“这山沟沟、土丘上不打粮食,但种红薯高产、好吃。人不能被山困死!”他算了笔账,红薯本身就是商品,加工成淀粉,是商品;淀粉做成粉丝、粉条、粉皮,是商品;红薯粉条加工成酸辣粉,商品价值就更高了;红薯梗还有抗癌功效,远销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红薯渣可以做酒精、动物饲料;红薯还可以衍生出红薯蛋糕等系列产品,浑身都是宝,而目前我国没有一家对红薯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的企业。
几年前,在裴春亮的带领下,村里掀起一场“红薯革命”。像“九月天”酸辣粉生产企业,去年的产值就达到3.3亿元,每天粉条需求量达90吨,直接用工近1000人,带动用工上万人,综合效益明显。
裴春亮说,下一步,将立足红薯特色资源优势,建设一座2000亩左右的食品产业园,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实现红薯从育苗、种植、采收到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包装、销售全产业链,带动南太行的乡亲们做好做足做透红薯文章。
配合食品产业园,打“组合拳”。裴寨村已搞了两期电商工程,开设店铺340家,年销售额1200万元。目前,6000平方米扶贫电商大厦正在建设。裴春亮说,要帮助辉县市刚刚脱贫的4457名困难群众开设淘宝店铺,免费提供培训,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走上全面振兴路。
走出“小山”,挣得“金山”。裴春亮响应号召,发动一切资源走出去、请进来。去年,他们从上海、苏州引进了两家服装企业,服装产业园一期工程带动就业1000多人。
沿海企业凭啥来内地投资?裴春亮只说了4个字:让爱回家。
他见过多少这样的情景,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夫妻俩外出打工,孩子丢给老人照顾,一走就是好几年。回家过年时,孩子见到父母,却光往爷爷奶奶身后躲,一家人哭成一片。“如果不能守护亲情,挣个‘金山银山’又有什么意义?”
于是,裴寨村下大力气在家门口引进企业。没有土地,填荒沟造地;村集体没钱,组织上配套一部分,裴春亮个人垫一部分,建好厂房后免费租给企业。正是这分对群众的真心爱心和对发展的诚心决心,才打动了客商,让他们来裴寨投资有底气、有信心。
作为全国197个土地全域整治试点村之一,裴寨村把近60块零、散、碎、小地块整合成一块200亩的优质良田,准备引进最先进的农业机械和种植技术,建设一座智慧农业示范园,让农民在家喝着茶、拿着遥控器就能种好地,过上既体面、挣大钱还能顾家的好日子。
这是裴春亮心中的梦、肩上的责——不仅要带动南太行15万乡亲富起来,更要让农业强起来,让山区农村美起来,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