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真向善向美的温度——评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年》

2021-01-28 10:06:34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图为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年》剧照。

  欣赏尹力导演新作《没有过不去的年》,感动之余,从内心赞叹一声:“我们需要这样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现实主义佳作!”

  大力倡导文艺表现英模人物,为功勋奖章获得者、为重大革命历史和现实题材、为改革开放和精准扶贫抒写,这是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所必须坚持的。但文艺也不能忘怀平平凡凡的民生民情,这也是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题中应有之义。电影《没有过不去的年》,显然是描写这后一类生活的。它把镜头聚焦一位平平凡凡、年逾八旬的老太太宋宝珍及其家人,在过年前后十几天的生活遭际和心路历程,讲述了一个既催人泪下又激人奋进的中国故事,令我回味无穷,思之良久。

  我想起了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辨析文艺作品对生活的审美表现有三个层次:一是“事之法天”,即效法“天”之原貌表现,旨在求真;二是“定之胜天”,即不仅表现了“天”之真,而且还要对这真进行审美褒贬评判,进而求善;三是“心之通天”,即在求真求善的基础上,将作家艺术家主体心灵对客体生活的独到思想、审美发现与“天”相通一体,最终求美,达到真善美的统一。以此观《没有过不去的年》,甚有所获。

  这部电影的现实主义深度,正源于直面人生,求真务实,细节取胜。它把作为审美对象的生活和人当成整体来把握,兼容整合,不拔高虚饰,也不贬低丑化。无论是北京的城市氛围还是洛杉矶的海外生活,不论是黄山城里还是徽州乡下;也无论大儿子作家王自亮的个性、人格、品貌、过错,还是二儿子环保局副主任王自建的无奈、心术、悔过,抑或是大女儿大学教师王向黎和二女儿质检员王向薇的言谈举止,尤其是老太太宋宝珍的心路历程,都刻画得真真切切、丝丝入扣。影片的真实性及其深度让观众迸发“代入感”。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从银幕照见自己的身影和灵魂,从而产生出自省反思的鉴赏效应。

  这部电影的现实主义力度,源于抑恶扬善的价值观表达。宋宝珍形象是全片的精神引领者。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二子二女养育成人,厚德包容,循循善诱。在外,她是一名好教师。在家,她是一位好母亲。她用一台用胶带补了又补、已成文物的老风琴,教会一批又一批学生识简谱唱新歌;她返乡给孙辈们带的礼物是“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的传家宝。这是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啊!老家“家宴”一场戏,老人卖老屋分财产,决定分亲生子女各20万元,余下50万元给学生兼干儿子佟元能治癌症、治腿伤。影片对佟元能夫妇的描绘,着墨不多,但笔笔见彩。他们的忠厚、尊老、重情,跃然银幕。影片对贯穿全片的主要人物王自亮的形象塑造,以辩证思维,以许多鲜活的生活细节,褒扬了他正直的人格尊严和长子的责任心,又贬斥了他的感情迷失和道德失范。剧中的其他人物,尽管自身在道德和情感上有瑕疵,但最终在真善美的感召下,得以净化精神。

  这部电影的现实主义温度正源于以文化人,以艺养心。影片确有对在市场经济大潮和物欲主义冲击下,那种理想丧失、精神滑坡现象的深刻批判,但同时注入了艺术家对剧中生活和人物充满善意和理解的温情,促其向真向善向美的温度。现实主义的温度也造就了现实主义的力量,影片洋溢的“真”“善”最终形成了艺术表达的“美”。(仲呈祥)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