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农家书屋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也是满足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安徽亳州谯城区持续把农家书屋的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全面完善农家书屋建设,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平台,发挥其在智志双扶、移风易俗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让文化雨露润泽乡村。如今,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的“充电站”和乡风文明的“助推器”。
2020年12月22日,在谯城区牛集镇兑井村,农民朋友一改在家“猫冬”的习惯,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读书看报“取真经”,为自家种植养殖业“充电补能”。
谯城区牛集镇兑井村的村民们在书屋“充电”
“农家书屋里的书都很贴近村民的需求,很多书对村民种养殖有很大帮助。”村民赵玖明乐呵呵地说,“今年种植的小辣椒病害,我就是在书里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通过对症下药,病害很快减轻了。今天我又来这里学习果树剪方面的知识。”
在兑井村农家书屋,宽敞明亮的书屋、整齐的书架,各种图书分门别类地整齐摆放在书架上,政策法规、种植养殖、文化少儿、养生保健等类书籍琳琅满目,前来看书读报的人络绎不绝,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饶有兴味地翻阅着自己心仪的图书,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农业科技志愿者郭满红给点拨点拨。
农业科技志愿者郭满红为村民解读疑难知识
“有些群众对农业生产中的个别专业词语一知半解时,我就结合自己积累出来的种植养殖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大家听。”郭满红深有体会地说,“以前遇到了什么难题,我只能向有知识的人和老农请教,或者到镇里请教农技人员,可是现在我到书屋通过学习,自己也变成了农作物方面的‘土专家’了。”由于郭满红“饱学经书”,现在他们村无论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大家也愿意听他“白话”。
“目前正是农闲时节,没有农活做,所以近段时间前来借阅的村民很多。”郭满红介绍说,书屋里的书目种类多,涵盖领域较广,摆放了3000多册各种图书,其中关于农业种植技术、特种养殖知识等方面的图书和报刊较多。
在牛集镇,兑井村农家书屋只是一个缩影,各村不但以农家书屋为平台,举办各类科技讲座、实用技术培训和法制宣传,还把农家书屋建设与党员干部教育结合起来,使书屋变成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而且,连倡导文明新风、建设新农村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也在农家书屋进行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们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牛集镇文化站站长王增华介绍,随着谯城区文化惠民民生工程的扎实推进,不断完善充实农家书屋书目。目前,该镇已先后建立15个农家书屋,涉及不同种类的藏书有40000多册,这些书籍的配备能有效解决农村信息传递不灵、科学种养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困难等实际问题,并在每个村网上办事大厅设置读书角,让办事人能随手阅读。
与此同时,在谯城区城父镇众姓村农家书屋,孩子们也正在啃着“书香”,书屋内整齐排列着各类书籍,内容丰富。今年以来,城父镇以“建好、用好、管好”三好标准,全面推进村级文化场所的规范化建设运行。在农家书屋的效用上做好“四结合”,即与文体活动结合、与理论宣传结合、与全民阅读结合、与村内各项工作结合,从“用”字入手,做“惠”字文章。
在谯城区城父镇众姓村农家书屋,孩子们正在快乐地阅读
“以前,村里孩子们一到假期就到处乱跑,也不愿意静下心来看书学习。现在,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孩子们看书的热情一下就激发出来了,争着抢着到书屋读书。”农家书屋管理员王豪客说。
一位村民正在阅读
目前,城父镇已建成镇级农村图书馆1处、村级农家书屋13个,镇村文化公共服务网络初步建成。下一步,城父镇将持续完善文化服务配套设施,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让农家书屋发挥实效、用到实处,建设好群众“文化加油站”,充实村民“文化粮仓”,助力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近年来,谯城区下大力度建好、管好农家书屋,兼顾多层次读者的需求,不断营造温馨雅致的阅读环境,丰富群众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修养,让文化惠民工程滋润群众心田,用书籍点亮梦想,传承文化,助推乡风文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亳州文明网综合 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