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高压快充受到消费市场关注。
近期,小鹏、保时捷、特斯拉等国内外主流车企纷纷布局高压快充技术,试图通过自有研发充电体系,在丰富消费者充电选择的同时,帮助人们解决充电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从新车销售到建设充电服务网络,汽车企业这一次选择主动出击,为消费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用车服务。那么,车企打造的高压快充电服务网络能否为新能源车消费需求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构建充电新场景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持续向好。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国内新能源车累计销量215.7万辆,同比增长1.9倍,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接近20%。同时,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超700万辆大关。“不同于其他项目,充电是新能源车车主的必选项,甚至是每周都要进行的必备环节,充电时间过长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消费体验,对于用车感受影响很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说。
记者了解到,在目前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中,主流销售车型续航能力普遍在500公里左右,其中不乏多款车型续航里程接近700公里。近日,广汽埃安新款AIONLX通过工信部申报,其续航里程高达1008公里,这也是工信部免征目录中首款续航里程破千公里的车型。
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的不断提升,缓解了消费者心中部分里程焦虑症。但随之而来的是,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充电心存顾虑。对于长续航里程的车辆,在充电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充电等待时间必然会相应延长。按照车企规定的慢充方式为车辆充电,市场在售车辆充电时间基本上在5个小时以上,甚至部分车型需要8个小时左右,与传统燃油车补能时间有着较大的差距。随着车辆续航能力的提升,若充电环节还停留在原地,就意味着消费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为车辆充电。
事实上,汽车充电速度主要取决于充电功率,充电功率等于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因此,要想提高新能源汽车单位时间内的充电功率,缩短充电时间,就必须提升输入的电压或电流。在此背景下,业内将寻求破局的希望放在高压快充技术上。
近期,广汽埃安、小鹏、特斯拉等多家国内主流车企在高压快充领域动作频频。其中,小鹏汽车提出了“超充覆盖+全面布局”的解决方案,车辆在这一平台下充电,可在5分钟内为车辆实现200公里的续航,并将于今年底在国内所有地级市实现全覆盖。
此外,蔚来、比亚迪、岚图等车企也进行了高压快充布局。岚图公布的数据显示,如果车主使用其最新快充技术,最高支持800V高压快充,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目标。
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提升,引发业内布局公共充电桩的思考。记者观察到,国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在北京、山东、江苏、湖南等地建成3-5个大功率充电示范项目,未来根据市场所需还有进一步铺设大功率充电配套设施的可能。
曾在多家新能源主机厂任职的国内新能源车领域技术专家詹文章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增长,促使充电需求和频率相应提升,车主对新能源车充电过程的便捷化渴求度表现愈加强烈,甚至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时衡量车辆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不难看出,高压快充有望成为改善新能源车充电时间长的重要举措。
着手快充新车研发
当前,多家车企均不遗余力切入高压快充市场,希望改变原有充电时间长的不佳体验。在很多消费者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充电桩技术,和新车产品没有关联。实际上并非如此。
事实上,各大车企描绘新能源车充电场景的想象蓝图时,借助的正是符合高压快充能力要求的高版本车型,并以此为入口落地高压快充便捷化概念。基于高压快充的大功率电压,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匹配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这就意味着,汽车企业需在推出高压快充技术的同时,向消费市场提供相适应能力的车型。换句话说,车企如果想要满足消费者快速充电的愿望,需在充电技术和新车研发两方面都做好准备。
如今,奥迪、蔚来、北汽新能源等车企都推出量产车型的高功率版本,支持车辆使用高压快充为车辆充电。据了解,早在4年前,北汽新能源就将高压快充技术列为重点研发项目,为品牌未来发展留下技术储备。
詹文章表示,高压快充的本质是增大充电桩与车辆间的过流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其发热量也会大大增加,要想保证经过长期的电流循环,连接器依然可以承受输送同等的电流,车辆的材料选择、动力电池设计以及温度传感器的数量都需要符合特定要求,才能满足更高充电倍率的需求。因此,消费者如果想使用高压快充技术为车辆充电,需在购车时挑选符合高压充电要求的车辆。
电池管理系统是关键
如今,汽车企业为了提升消费者的充电体验感受,将高电压充电摆在消费者面前。不过,有很多消费者提出疑问:快充固然最为理想,但高电压带来的大电流是否会对电池寿命造成影响?
詹文章认为,就单次充电而言,无论高压快充还是低压慢充,都是安全的,不会对动力电池带来伤害。但不少消费者将快充作为车辆补能的优先选择,频繁使用快充,确实会对动力电池造成影响。
事实证明,消费者和业内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作为负责监测车辆运行状态的机构,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统计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各地发生的新能源车自燃事件中,不乏多起由新能源车频繁使用高压快充方式所致。
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应用好高压快充技术是消费市场关心的话题。目前,业内将目光瞄准一个方向——电池管理系统。当车主给新能源车快充时,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对输入的电流及电压进行控制,尽可能降低快充对电池的损伤。
如今,多家车企不仅单独成立电池管理系统部门,还将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量产车型上。11月,小鹏P7、哪吒VPro、广汽埃安Y等多款新能源车密集上市,这些上市新车无一例外均搭载了自主研发的电池管理系统。
可以说,高压快充技术的出现,使业内对电池管理系统的依赖性不断加强。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助理励夏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为了满足业内和消费市场对新能源车安全性的要求,主流车企普遍意识到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在这一领域加大了投入和研发力度,“汽车企业推出高压快充技术,离不开电池管理系统为安全保障,这是支撑车辆快充的基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