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段疑似特斯拉汽车的车内监控视频流出。这段彩色视频画质清晰,可以观察到前排驾乘人员的动作姿态和面部表情。特斯拉方面回复称,驾驶室摄像头在北美以外市场尚未激活,且车主可自由选择是否开启。
蔚来、小鹏等新能源车企的部分车型,同样搭载了车内摄像头。这些监控设备通常布置在汽车A柱或车内后视镜上方,其主要作用是监视驾驶员疲劳状态,予以及时警示。
汽车进入智能网联时代,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将赋予汽车“眼睛”“耳朵”“大脑”和“手脚”,最终实现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通过卫星导航、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云计算等先进的通信网络技术,实现车内网、车外网、车际网的无缝连接,与智能公路、辅助设施组成智能出行系统。
据车企和相关监管部门透露,智能网联汽车将从交通工具变成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汽车传感器将超过340个,车规级芯片、传感器等元器件以及AI、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爆发式增长,带动巨大的生态规模,产生海量的汽车数据、用户数据、路网数据等。
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涉及环境感知、场景定位、决策控制等数据,对车载高精度地图有感知和修正能力,且可以记录驾驶人的面貌特征、驾驶习惯、路途轨迹甚至车内私密谈话、车内私密影像等隐私数据。
如何储存数据、传输数据、使用数据,成为监管部门、整车企业、数据公司等必须面临的新课题。
当下消费者对汽车数据的担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车企对汽车数据的收集范围和使用去向,二是网络安全漏洞和恶意攻击导致的汽车数据泄露。
5月1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去年2月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工信部在今年4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
随着政策体系的搭建,监管部门对汽车数据的监管范围正在逐渐清晰。首先是高精度地图的测绘数据,汽车充电网的运行数据,以及影响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数据等六大领域重要数据,将被纳入汽车数据监管范围之内。其次是智能汽车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趋势。实行重要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确保用户信息、车辆信息、测绘地理信息等数据安全可控。同时,汽车数据的储存地点明确为境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备。此外,智能网联汽车将必须记录特定数据,且有义务防止其泄露。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应具有事件数据记录和自动驾驶数据存储功能,采集和记录的数据至少应包括驾驶自动化系统运行状态、驾驶员状态、行车环境信息、车辆控制信息等,并应满足相关性能和安全性要求,保证车辆发生事故时设备记录数据的完整性。
防御信息传输安全威胁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的要求之一。智能网联汽车应防御包括虚假消息入侵、代码/数据未经授权修改、会话劫持或重放攻击、未经授权访问敏感数据、拒绝服务攻击、获取车辆特权控制、病毒及恶意消息等。
此外,根据《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征求意见稿),数据要素市场主体收集重要数据或隐私数据应向深圳市网络安全主管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包括收集、处理规则,收集、处理的目的、规模、方式、范围、类型、期限、安全管理措施等,不包括数据内容本身。
正如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广东省召开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上所说,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的量,进行二次整理和分析,就能从数据分布的趋势上看出更多的规律,挖掘数据的价值和规律,对制造业的技术研发、质量提升、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都有很大帮助。毋庸置疑,数据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有着不能忽视的重要作用,要用好数据就要规范数据的使用,不让“数据裸奔”可以说是汽车智能化路上最为重要的一步。(印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