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扩张
进入21世纪,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主要工业国家逐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美国、日本、欧盟及中国纷纷开始转型,相继将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升为重要战略。在一系列政策刺激和消费观念转型的影响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快速扩张。2010年,新能源汽车尚属新鲜事物,但十年后2020年,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引领汽车工业发展的新动力。2010年全球只有约1.7万辆电动汽车,到2019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720万辆,其中约半数来自中国。根据EV Sales的统计,2018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201.8万辆, 较2017年猛增了65%,2019年销量为221万辆 ;2020年,受汽车需求萎缩、购置补贴退坡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电动车市场开局受挫,但进入下半年,全球电动车市场得以重振,前三个季度,全球电动车累计销量达 178.4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11%。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仍将持续扩大。2020年6月,国际能源署发布《全球电动汽车展望 2020》,该报告认为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下,未来10年电动汽车的用电需 求将增长11倍。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不仅表现为产销量的上升,也表现在渗透率的提高上。EVSales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分别为1%、2.1% 和2.5%,2020年前三个季度,这一数据提升到3.4%,较2019年同期增长近1%。从汽车保有量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只占1%,未来提升空间极大。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集中度较高,形成以美国、日本、中国及欧盟为核心代表的市场发展格局。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万辆,占全球的54%,为全球最大市场;美国销量为32.5万辆,占14.7% ;欧盟为 56.4万辆,占25.4% ;加拿大为 5.1万辆,占2.3%;日本为4.4万辆,占2.0% ;韩国为3.4万辆,占1.5%。从渗透率方面看,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最高,远超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据恒大研究院的统计,中国、欧盟、美国、日本新能源车型渗透率分别为5.56%、2.42%、5.26%、0.76%(2019年上半年数据)。
新能源汽车发展支持政策呈多元化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相关政策支持。目前,世界主要新能源产销国均建立了体系化、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例如限制燃油车销售、设置新能源车购置补贴、制定碳排放标准倒逼电动化转型,等等。
一是限制或禁止销售燃油车。《全球电动汽车展望 2020》指出,到2019年底,已有17个国家宣布100%零排放汽车目标或到2050年淘汰燃油车。一些欧洲国家特别是北欧国家最为激进,英国、法国、日本等也较为积极。挪威将于2025年,爱尔兰、丹麦将于2030年,日本将于2035年,英国、 葡萄牙、法国将于2040年(英国禁售时间可能提前至2030年),哥斯达黎加将于2050年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其中,法国于2019年12月正式将这一目标纳入法律,成为全球第一个对燃油车禁售计划立法的国家。其他国家特别是燃油车生产大国在此方面相对保守,中、美、德等国暂未公布国家级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尽管如此,这些国家仍然对新能源车占比设置了目标。例如,德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700万辆至10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的目标;美国加州规定到2025年要让新能源汽车达到新车销售量的15% ;中国采取了较为稳健的替代路线,2020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目标。当然,上述目标的达成需要配合更多的可操作性政策。
二是收紧燃油车碳排放标准。根据排放尾气中CO2 的含量来对燃油车设置相应的限制性措施有利于增加电动汽车的占用率。一些可持续发展理 念较强、低碳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往往倾向于收紧汽车的碳排放标准,其中以欧盟最为严苛。2019年4月, 欧盟发布碳排放标准《2019/631 文件》,规定2025年、2030年新登记乘用车CO2排放在2021年的基础上要分别减少15%、37.5%,比之前更加严格。恒大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0: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总结认为,这种严格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目标值降幅大、缓冲更短、测试更严、罚款更重。这种严苛的措施,将加快传统燃油车企的电动化转型。由于全球主流燃油车车企都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严苛的碳排放标准将迫使传统车企推进电气化转型。近年来,大众等企业在电动化方面转型速度较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方面。从研发、生产到消费建立全链条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早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和欧盟在内的绝大多数汽车市场为购车者或新能源车厂商提供了某种形式的补贴或减税。我国先后出台了全方位激励政策,从研发环节的政府补助,到消费环节的补贴,补贴和减税政策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整个生命周期,行业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日本建立了包含节能车补贴、CEV(Clean Energy Ve hicle)导入补贴、充电设施补贴、加氢设备补贴在内的一系列财政补贴政策,同时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和汽车重量税,对新注册新能源乘用车绿色税减免75%。美国则建立了与电池容量挂钩的税收减免政策。随着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日渐成熟和市场消费的理性化,各国财政支持力度有所减弱。例如,中国和美国在2019年都大幅削减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补贴逐步退坡。在购置补贴退坡的同时,财政补贴的侧重点也发生变化,补贴转向运营端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除上述政策措施外,还有很多政策被经验证明具有较好效果,例如放松新能源汽车购车指标,对新能源汽车解除限行,充电费用减免,完善新能源车二手交易市场等。总体而言,政策组合取决于各国电动汽车市场或技术的现状,也取决于各国对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方式的鼓励程度,不同国家的政策着力点和积极态度仍存在较大差异。
发展新能源汽车并不完全出于环境保护意图
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环境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驱动力。新能源汽车是减少人口稠密地区空气污染的关键技术,也是促进能源多样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重要路径。在环保方面,新能源汽车的主要优势包括直接零尾气排放,能源利用效率高于内燃机等,通过与能源结构转型和发展低碳电力部门等策略相结合,对减少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具有巨 大潜力,各国推出的很多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均围绕环境问题展开。
然而,还应认识到,环境问题不是刺激电动汽车发展的单纯性因素。一些国家(如日本)长期致力于燃油车的节能环保技术,在燃油机效率提升、燃油节约方面孜孜以求,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错过了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黄金时期。须知,石器时代的结束,绝不是因为石头的枯竭。新能源汽车是一种颠覆性技术,并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必将重新定义汽车产业。自2010年以来,车用电池成本已至少下降了85%,高能量密集度的可移动电源将使汽车产业从分散式的内燃机技术回归电气化时代,进而赋予汽车在智能化和互联网时代所应具备的一切特征。在这种技术变革趋势下,内燃机、变速箱等技术焦点逐渐被车联网、三电技术、车载芯片、智能驾驶、整车感知等新技术所取代,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将带来全新的产业生态。汽车不仅可能成为各种服务和应用的入口,全新的驾驶和出行体验也将给工作、生活方式带来一系列变革。因此,即使没有石油危机和全球变暖,燃油车也必将为新能源汽车让路。从这一角度看,决定新能源汽车能否替代燃油车的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在于技术进步。
(作者 丛晓男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副主任)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