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公司副总工程师、东风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谈民强
加快推进“移动医疗服务”
新华网:2020年,非常令人难忘,这一年里给您感触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谈民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让我最有感触的事,就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这其中,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彰显,展现了党和政府的出色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为全球战胜疫情树立了榜样、坚定了必胜信心。东风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同样以央企责任担当赋予己身。我们的研发工程师日夜赶工,开发出了东风Sharing-VAN无人消杀车并投入武汉战疫前线,全程无人化操作,最大限度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东风方案。
受到抗疫经历的启发,我们决定开发更多适应无人场景使用的产品,形成了体积更小的Sharing-smart平台,并开发出更为灵活的无人消杀车、无人清扫车、无人巡逻车等,为更多场景下的城市环境服务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更加智慧的解决方案。
今年我所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移动医疗服务”的建议》也是源自抗击疫情带给我的感触。移动医疗服务是以远程医疗技术为核心,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智慧云平台等技术,将远程医疗以无缝化移动服务方式渗透到社区、乡镇及农村偏远地区,提供智能送医上门、预约就诊、健康普查、医疗监控、远程调度等服务。同时可以“平战结合”应对未来生物安全挑战,在防疫抗疫等紧急状态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也是我作为汽车领域从业者的社会责任。
“五化+N”战略,积极突破“卡脖子”技术
新华网:“十四五”开局之年,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考和举措?
谈民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汽车行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面临新旧动能的转换,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是打造汽车强国的基础。东风公司站在全球视野,围绕国家和集团总体战略要求,一直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发展规划,并同步优化机制体制。
从顶层战略来看,我们将“绿能+智能”战略升级演变成为更加全面的“五化+N”战略,准确判断技术突破方向,聚焦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领域,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实施多领域发明专利布局,积极突破“卡脖子”,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技术战略制高点,助力东风公司走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前列。
“十四五”时期,东风公司发展的整体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为坚实、效果更为彰显,具体就是“六新一加强”。围绕汽车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东风公司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在核心能力方面,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品牌力、市场洞察和商品保证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基本掌控企业竞争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资源;着力提升商品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树立数字化思维,加快数字化创新,推进产品开发、运营管理和用户服务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新能源、智能网联、出行服务等新事业健康快速成长,助力新业务和新能源汽车实现新突破,优化两大出行平台布局。
在业务布局上聚焦主责主业,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提高市值管理水平,利用改革手段大力推进企业资本结构调整、业务整合和资源重组,形成与卓越一流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和发展格局。
东风公司作为汽车行业的国家队,将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这一第一生产力,加快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制定了五化发展战略,持续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等方面聚焦资源,坚持创新驱动,掌控核心技术,聚力实现汽车强国梦。
打造差异化产品,构建新能源汽车发展生态
新华网:伴随绿色中国理念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您认为中国车企应该如何掌握核心资源实现关键性突破?
谈民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我国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等长期规划目标下,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鼓励推广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能源应该包括纯电动、混动、氢燃料等技术路线综合方案。新能源产业加速变革,技术开发持续创新,但同时还要看到新能源面临技术升级和技术迭代问题,面临市场经济价值和基础设施短板问题。一方面,汽车行业要结合政策要求、用户要求,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技术储备,打造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的产品,持续加大如纯电动力、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研发投入;另一方面,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加强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包括充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形成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加强对新能源车辆的溯源信息平台建设,扩大监管数据,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加大推广标准化换电方案、电池梯度利用等产业生态发展,实现信息网、能源网多网合一。
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标准体系
新华网:自动驾驶作为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对于完善相关国家政策体系和商业模式您有什么建议?
谈民强: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进一步加大投入,给传统制造行业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和颠覆,智能汽车、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交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智能汽车核心是系统控制和逻辑算法,而最终落脚在硬件平台,受到疫情影响,汽车行业将面临芯片短缺问题,短期内可以通过组织货源等方法应对,从汽车行业中长期发展看,需要加强我国车用芯片产业链布局,鼓励国内自主产业间联合开发,在国内建立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核心资源的自主可控,提高产业链的安全水平。从政策层面,建议对汽车芯片企业在研发、示范、推广、售后等方面给予专项政策扶持与财政补贴,给自主芯片成长的土壤和迭代的机会,促进自主汽车芯片行业快速发展壮大。
在智慧城市发展布局下,智慧交通、汽车智慧出行服务共享化等场景,会伴随智能汽车技术不断升级和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越发显得重要,而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感知提升为需求的多场景打造及应用将成为发展新业态。我们针对汽车行业进行多场景、多模式、多技术的融合方案探索,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将自动驾驶应用作出区分,根据我们的场景划分,分别形成“限定区域高度自动驾驶”、“ 封闭区域自动驾驶”、“ 点到点的高度自动驾驶”等几种形式。
东风面向未来打造的Sharing Van无人驾驶车辆,并提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Sharing-Personal Rapid Transit 共享个人快速运输系统),已在全国多地智慧园区实现半封闭场景下全自动无人驾驶小型车辆共享化新型自动公共交通系统,能够实现中途不停站、点到点服务,无缝化接驳和体验。这是东风在模式上的一次创新。
另一种是在限定区域开放道路上的自动驾驶模式。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已经在武汉经济开发区公开道路进行试运行,目前投放的42台车辆实现22个站点间的点到点的自动驾驶试运行,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免费预约体验。
在汽车智能驾驶产业及出行场景落地运行中,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产业、行业、协会等开展相关标准的制定,加快智能网联示范基地、测试结果的认可标准政策统一,推动数据共享化管理,助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标准体系。加快道路测试政策开发,加强政府引导,促进自动驾驶形成商业闭环,加强高精度定位地图及智慧交通道路基层设施规划及建设,增强产业协调和集成能力。
建立汽车研发人才的容错机制,加快推动人才转型
新华网:人才建设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今年两会您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东风公司是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您认为有哪些做法可以普及推广?
谈民强:东风由全国聚宝兴建而成,那时起坚信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信念已经成为根植于东风人心中的基因。新时期,东风紧跟新业态发展,丰富招聘生态,以广阔的胸怀拥抱各类人才。
一方面,东风公司在“十三五”期间提出了“人才强企、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共赢发展”的人才发展方针,并推进实施“十百千”重点人才工程,致力于培养十余名公司班子后备、数十名科技领军人才;引进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百余名高管正职后备、百余名管理技术人才、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千名国际化战略人才;经过5年的努力,“十百千”重点人才工程各项指标达成情况较好,提升了东风公司人才高度和行业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东风公司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东风公司不断推进创新人才市场化选用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以自主研发领域为例,车型开发项目实行CVE负责制,关键技术课题实行PTO揭榜制,充分授予CVE和PTO人事考核权、财务分配权和技术决策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才作用。基于这些创新机制,东风在研发领域成果始终居行业前列,先后打造出C10TD、C15TDR 两款全国“十佳发动机”;主要控制系统技术自主掌控;“智慧生态圈”等创新生态推动科技东风不断向前。
在这些做法中,我认为有两点具体做法可以跟大家分享。
第一,建立汽车研发人才的容错机制。研发是最需要耐得住寂寞,最需要守得了清贫的工作,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人才创新精神和人才价值的工作。东风公司不断为研发人才提供创新的平台,不断完善创新创造的激励机制,为取得成效的人才给予重奖,同时也为敢于拼搏奉献、积极担当作为暂时没有取得市场效益的人才兜底,这样极大地调动了人才的主动性,激发了人才活力。
第二,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加快推动人才转型。汽车五化技术(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迅猛,而人才是助推产业转型的关键。东风公司人才队伍知识结构在不断的更新迭代,我们将车联网、智能驾驶等“五化”领域相关知识并列成清单,开发成课程,并采用线上学习+自学的方式,通过知识认证,将传统领域人才不断向五化领域转换,同时提升全员五化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