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翟京元
赵中良的每一天,是从听风中开始的。
作为华润电力中西大区豫北新能源公司封丘项目总指挥,赵中良练就了一手绝活:即便在室内,只要打开窗户,闭上眼睛,他静静地听风声,能听出风力有几级。
清晨,驱车向东,在朝霞的映照下,一排排高耸的风车比邻而立,蔚为壮观,这其中,就有华润风电安装的风电机组。在封丘县潘店镇,16台高达140米的风力发电机组,从2018年10份开工,已于今年4月份全部建成,装机规模4万千瓦。
这些风车机组群,对于封丘县潘店镇等乡镇的孩子们来说,过去只能在电影中看到,如今已然伫立在家乡的田野。风车的转动,不仅为学校和家庭带来了光和电,更激起了他们对科学的探索。
我市在“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和分散并举,加强包括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争创新能源示范城市。
据市发改委能源办人员介绍,我市能源消费长期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低,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环境承载压力较大,亟须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十三五”时期,我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瞄准“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战略导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把绿色作为能源发展的底色,完善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提升营商环境,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发展风电,我市的风力资源如何?专业部门勘测结果显示,我市总体地势西高东低,整体地形以平原为主,冬半年多偏北风,夏半年多偏南风,风能资源较为丰富,主导风向较稳定,具备规模化发展风能资源的条件。
发展风电,不仅仅是一种市场需要,更是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提出,2021年要重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最高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对于我市来说,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地区,偏重的工业产业结构,偏煤的能源消费结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更加迫切和重要,需要及早推进制度设计及行动方案落实,此时,风电产业发展就为这项工作提供了可能。
据介绍,平均每台风力机组每年能够发电650万千瓦时,可节省标煤约2000吨,每个家庭按每年用电2000千瓦时(度)计算,每台风力机组年发电量,可以供3250个家庭使用一年。
仍以华润风电封丘项目为例,目前,已装机4万千瓦,每年可节约标煤3.17万吨,折合原煤4.43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其中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02.42吨,二氧化硫1418.23吨,二氧化碳7.51万吨,大大减轻大气污染程度,环境效益显著。
“2021年,我们还将在原阳、封丘共计安装单机2.5兆瓦风力机组24台,总容量6万千瓦。2021年年底,全市累计容量将达到10万千瓦。”采访中,华润电力中西大区豫北新能源公司总经理胡小义介绍。
据市发改委能源办消息,目前,包括辉县、卫辉、延津、封丘、原阳、长垣等县(市)区的风电机组并网已达87.2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全市风力发电纳入省开发方案的项目装机规模达150万千瓦。
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市将继续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电、水电、生物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实现燃煤替代,持续推进电力脱碳。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