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先进群体的“十三五”】许福卿与楼村的“十三五”

2020-12-07 10:11:55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陈荣霞
 
  联系了几次,到获嘉县照镜镇楼村采访许福卿,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12月2日,记者终于约好下午3时到楼村村委会与之见面。记者与同事说:“咱们早点儿去,别让老书记等咱们。”我们提前半小时赶到楼村村委会,老书记已经在办公室了。
 
  “几十年都是这样,除了有其他活动,我一般都在办公室,干部群众有事好找,便于处理很多事儿。”楼村党委书记许福卿说。真没想到,81岁高龄的许福卿,一刻也不停歇,一直工作在一线。“这些年身体不太好,尤其是眼睛,看东西看不清楚。这次村“两委”换届,我决定让贤,让身体好、能力强的人干。希望新的带头人能带领大家把楼村发展得更好,不过现在我还在位上,肯定干好每一件事。”
 
  许福卿住在办公室里,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在这里睡觉,许福卿图的是安静,学习工作没人打扰。每天清早,他都是5时多起床,现在因为眼疾看不清字,大多数时间他都是听新闻,看报纸先看题目,感兴趣的借用放大镜仔细读。在他的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各类报纸。他说:“一刻也不能离开学习。作为基层干部,有关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新政策必须理解透彻,才能跟得上时代,村里才能大发展。”
 
  “十三五”期间,楼村有了很大的变化,人居环境更加提升,企业发展蒸蒸日上,这是与许福卿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楼村现有人口3400多人、130名党员,现有耕地2700多亩,全部进行了流转。楼村是省批准的精细化工集聚区,现有企业28家,以精细化工为主。2019年,全村企业实现产值7.5亿元,纳税5000万元,实现利润6000多万元。
 
  “身不懒、嘴不馋、财不贪、心不偏”,这是许福卿50多年的行为准则。他说得到,做得到,工作不说时间,在家就是吃饭,一放下碗就回办公室忙碌,风雨无阻。许福卿不吸烟、不喝酒、不打哄;心不偏就是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经得起任何一级检查,为其他干部起到了表率作用。多年来,楼村的干部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村里的各项工作都很顺利。许福卿说:“只有干部的稳定性才能保证事业的连续性,干部走得正,党员跟着冲,各项工作何愁干不好?”
 
  楼村是多年的老典型,如果还是吃老本,停滞不前,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近些年来,纯集体性企业发展遇到了问题,村集体企业如何改革,如何平稳过渡?许福卿做了很多功课。他看了很多关于其他村集体企业改革的文章,学习先进经验,因地制宜,结合楼村的实际情况,通过村“两委”研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企业改革后,产权彻底清晰了,焕发出勃勃生机。从税收来说,2014年楼村纳税1000多万元,以后每年增幅都超过50%;今年因受疫情影响税收有所下降,但他觉得方向不错,等经济回暖,一定能迎头赶上。
 
  这几年来,楼村下大力气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原来党员干部的目光只盯在经济发展上,对村里的环境改善有所忽视,尤其是对几个污水坑、垃圾场治理一直下不了决心,每到夏天,这些地方臭味呛人、蚊蝇乱飞,群众意见很大。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大和乡村振兴标准的提出,经过认真研究,多次征求党员、村民代表的意见,村“两委”统一思想,下定决心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80多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投资20多万元建了生活污水提灌站,把污水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投资20多万元在文化广场建了戏台并扩大广场面积;2017年,引进美丽乡村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对村内道路和人行道进行了高标准整修;筹资50多万元,对村内外的路灯全部进行了更新;村内外路两旁绿化景观树种全部更新,达到了四季常青。
 
  今年,村里又办了几件实事:全村住宅楼房进行墙体保温,全部粉刷了外墙;引进资金建起了大型购物广场,不但方便了本村村民,还吸引了周边村庄的村民。村里最大的一个污水坑也进行了彻底治理,污水坑变成景观坑,特别是8月中旬安装了喷泉以后,每天晚上前来游览人数都在4000人左右,近几个月游览人员超20万人,这里俨然成为网红打卡地,抖音、小视频等网上点击超过100多万次。
 
  采访结束了,与老书记挥手告别。冬日暖阳,洒落楼村,干净整洁的村道,整齐漂亮的小院,绿树掩映,如诗如画。一村民笑呵呵地说:“我们村生活环境很好,一出门都是景儿,周末好多城里人专门开车过来休闲、拍照,很是热闹,现在我们村跟城里没什么两样。”
 
  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相信有更多许福卿式的好干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忘我拼搏着,努力为我市的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