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荣霞
“为了3角钱让人家找了51年,我心里真过意不去!”11月26日,在卫辉市向阳街一个普通的小院里,85岁的退休干部何宪景说。
11月16日,本报以《萍水之交爱心重半生难忘觅恩人》为题,报道了来我市调研考察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书伟,寻找新乡恩人的新闻。同时,《平原晚报》也进行了报道,并配发了照片。何宪景平时就喜欢做好事,帮助他人。当他在报纸上看到王书伟寻找恩人的新闻,并仔细看了照片后,激动地说:“新闻中要找的‘新乡大哥’就是我呀!”为了稳妥,记者在告诉王书伟找到恩人消息的同时,还把何宪景年轻时的照片发给王书伟辨认。王书伟肯定地对记者说:“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大哥,感谢媒体帮助我找到了恩人。大哥现在在哪里居住?我一定要到新乡,当面答谢。”
1969年,何宪景是汲县(现卫辉市)县委宣传部秘书,由于通讯条件限制,他写出一篇篇新闻报道,需要从县城到郑州,亲自交到河南日报社、河南广播电台的编辑手里,所以坐火车成了经常的事儿。何宪景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他去河南日报社送完稿件返回新乡,在郑州火车站候车室遇到一名年轻人,当时已经饿得说话都有气无力了。
何宪景给年轻人买了吃的,又把兜里的零钱全部掏出来,硬塞到他手里。“我怕他以为我是坏人,还拿出自己的工作证给他看!”何宪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
当年的何宪景生活并不宽裕,微薄的收入需要养活一家6口人,还要给老家的父母寄生活费,一个月到头也所剩无几。但他为人大方,见到别人有困难,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后来,随着收入增加,他多次向山区儿童捐款。去年8月,何宪景还委托卫辉市萤火虫志愿服务队,把1500余本多年藏书捐给了山区小学。
王书伟通过微信告诉记者,近期工作太忙,他正抓紧处理手头的工作,争取尽快再到河南,当面感谢这位“新乡大哥”。
说来也巧,何宪景与新乡日报社也有深厚的感情,过去经常到新乡日报社送稿件。当报社的几名老编辑、老同志得知“新乡大哥”就是何宪景时,他们都说老何是个大好人,经常帮助别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真没想到,“好人”就在我们身边呀!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