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翟京元通讯员张志超
“双节”临近,封丘县居厢镇河西村马长伟果园里的苹果熟了,与其他果园不同的是,马长伟的苹果园顾客格外多。
“我这6亩苹果园是2016年建的,专门从武陟县引进的品种,叫做‘中秋王’,又好吃又好看。去年开始挂果,卖了6万多元;今年预计能产4万斤,差不多能卖8万元。”望着满园的累累硕果,马长伟满脸喜悦。
但在几年前,马长伟的日子可不像今天。马长伟曾是河西村的贫困户,家里有两个学生,一个上了大学,一个上着小学。夫妻二人别无长技,除了偶尔打打零工,主要收入依靠这6亩地,生活上常年捉襟见肘。
2016年,村里来了驻村工作队,他家的生活也迎来了新的转机。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多次上门走访,帮助他寻找脱贫致富的“药方”,也激发了马长伟大干一番事业的斗志。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从武陟县引种了“中秋王”苹果树苗。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马长伟起早贪黑除草除虫,每天早晚都要到地里面转一圈才踏实。
为了苹果园,马长伟是真用心,遇到种植上的难题,他就虚心向人请教,日积月累,如今的他也算半个专家了。4年来,这一片苹果园逐渐成为马长伟的“钱袋子”,而生活也变成了他想要的样子。
有了收获,马长伟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不久前,他申请了8000元的政府产业奖补资金,又贷款5万元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还学会了线上销售。
“今后,有多少果子都不愁卖了,要让更多的人吃到我种的苹果。”说到苹果园,马长伟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