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文化中汲取精神能量 ——访我市徒步黄河志愿者李耀华

2020-09-21 10:32:10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翟京元
 
  长天漫漫,四野苍苍;东风猎猎,大河汤汤。
 
  ——摘自《走黄河》
 
  当记者看到这段充满豪情的文字时,料定作者不是坐在屋内编出来的。待采访完《走黄河》的作者李耀华时,更加确定了记者的判断——走出来的文字,一定能打动更多人。
 
  这本24万字的日记体游记,记录了李耀华58岁时徒步黄河的传奇经历。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仍有许多人问,从巴颜喀拉山到入海口,黄河流经高原、沙漠、戈壁、荒野,孤身徒步,要面临天气、食宿、野兽等很多不确定的危险,到底图个啥?
 
  李耀华笑笑说,探索黄河是从青少年时就有的梦想,只有完成梦想,人生才无缺憾。
 
  黄河,萦绕在李耀华的梦里。他的老家在获嘉县农村,是黄河水浇灌着庄稼,一方百姓才得以安身立命;后来到我市工作,喝的是黄河水,对母亲河的感恩与日俱增;他喜欢文学,每每读到关于黄河的句子,总是心潮澎湃;中上游修库建坝,桀骜的黄河由害河变为利河,沿岸百姓的生产生活变得富庶。
 
  “我只有了解黄河,才能爱上黄河,从而宣传黄河。”在李耀华看来,走黄河与其说是一个梦想,不如说是多年来黄河文化的滋养,最终促成了他徒步黄河的壮举。
 
  从高原到峡谷,从戈壁到荒漠,从草原到平原,一路走来,李耀华看到了涓涓细流汇成大河汹涌,看到了水草丰茂过渡到鲜花盛开,经历了饥饿困顿以及野兽跟踪,这沿途的风景、迥异的民风、难忘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和积淀。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必须从一个切口去感受。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怎样去理解并了解黄河文化呢?
 
  李耀华认为,黄河流经新乡174公里,经过获嘉县、平原示范区、原阳县、封丘县、长垣市,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并设置宣传栏,让百姓了解黄河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如何对黄河进行治理改造,最终造福人民,从而让人们更加热爱母亲河;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我市境内的黄河建有大堤,政府、旅游部门和学校可开展徒步走黄河活动,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把黄河一线这个风光带、旅游带、休闲带,变成教育带;在市区或县区建设黄河主题公园,挖掘历朝历代的治黄故事、人文轶事,让市民更多更集中地了解黄河文化。
 
  从这次徒步黄河经历中,李耀华感受到,黄河对沿岸百姓的心理影响、性格塑造、民风民俗有着深刻影响。比如,高原地区民风朴实,你到别人家,他们会把你当成尊贵的客人,吃住均无忧,而到了中下游地区,民俗则有了变化,招待吃喝很热情,但对留宿会有为难之处。挖掘黄河文化,总结民风民俗以及民族精神是非常宝贵的。黄河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历史上和黄河有关的名人及官员也应受到关注,这将激发人们勇于创新奋斗的精神;同时,还要研究黄河对生态的影响,比如延津县曾是黄河故道,人们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有哪些教训和经验,有哪些影响和改变,都很有价值。
 
  从政府层面来讲,挖掘和传播黄河文化,要推出一系列优秀的文艺作品,并给予奖励。例如,李准的《黄河东流去》就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让人们对特定历史时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新时期,黄河文化最终要落实到作品和具体形式上,要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我们可以搜集关于黄河的故事、谚语、歇后语、传说等题材,通过书画展览、诗歌朗诵、摄影摄像等形式展示给群众,也有必要推出关于黄河的大部头作品,让黄河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徒步黄河归来,李耀华成了“名人”,嘲笑的人少了,钦佩的人多了,更有不少学校和企业邀请他去作报告。在讲台上,李耀华总是这样说,黄河文化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你从中汲取的精神能量超乎想像,具体到我们每个人身上,那就是:人永远不要为自己设限,真正的人生,不是从而论道,而是起而立行。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