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国庆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本报经常报道12345公共服务热线解决问题的事例,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
但是,如果把12345公共服务热线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在一起,那将是一个“大数据”,值得分析。
值得思考的是,有些群众为何向12345公共服务热线反映问题呢?
总结来看,虽然群众反映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是也有两个共同点:一是群众都把问题反映给了12345公共服务热线;二是绝大多数问题是由基层部门解决的。
问题来了,既然问题发生在基层,群众为何要“舍近求远”反映给12345公共服务热线呢?
可以肯定地说,群众遇到问题后,如果基层部门能及时解决问题,群众是不会“舍近求远”来反映的。
再说了,12345公共服务热线处理问题流程及经验告诉我们,12345公共服务热线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很多还是需要基层部门去解决的。
也就是说,12345公共服务热线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就会以工单的方式按职责划分“分门别类”地转交给相关部门,以此促进问题的解决。
分析一下,有些群众之所以向12345公共服务热线反映问题,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基层部门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基层部门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没有及时解决;三是基层部门解决问题的结果不能让群众满意。
试想,如果基层部门勇于发现问题,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及时解决,让群众满意,群众还会“舍近求远”向12345公共服务热线反映问题吗?
基层部门没能及时发现问题、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解决问题不能让群众满意,这是群众“舍近求远”向12345公共服务热线反映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
显然,只要基层部门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让群众满意,不但可以避免群众“舍近求远”反映问题,提升基层部门的群众满意度、满意率,还可以减轻12345公共服务热线的工作量,多好啊!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