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为「针」党建为「线」 「绣」出牧野区社会治理新画卷

2020-07-07 11:01:37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李超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牧野区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城市小区党组织建设,穿好小区党支部这根“绣花针”,引进“党建+”这条“红丝线”,发挥好社区党员“红细胞”作用,延伸社区党组织工作触角,精准服务小区居民,“绣”出牧野区社会治理的新画卷。
 
  “党建+组织覆盖”,打造社区治理红色引擎
 
  小区是城市基本的社会治理单元,小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小区党支部是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牧野区北街社区居民、78岁的李庆袖有剃头刮须的手艺,除了定点服务临近社区的老年朋友外,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建设路铁路立交桥附近的一个小游园旁边支个摊儿,深受老年人欢迎。“以前这个小游园没人管,杂草丛生、蚊蝇孽生。后来,社区出面进行了修整,党员义工穿着红马甲负责每日保洁,居民来这儿纳凉健身、跳舞唱歌,荒废的小游园成了周边居民的乐园。”李庆袖说的这些变化,得益于牧野区深入开展的“党建+组织覆盖”。
 
  牧野区通过摸排党员底数,采用“党建+小区治理”模式,以网格单建、区域联建等方式,合理设置小区党支部、党小组,形成“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的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党组织体系。
 
  截至目前,牧野区450个居民小区,其中包括292个无主庭院,共建立小区党支部114个,成立党小组172个,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一个个党员化身“红细胞”,活跃在居民楼栋,用贴心服务走进居民心里,用“红色能量”激活社会治理的“微循环”。
 
  “党建+网格管理”,激活社区治理最小单元
 
  牧野区采用小区支部“党建+网格管理”模式,以社区为单元,社区下设网格,网格下设微网格,由网格长带领网格员开展工作,瞄准小单元、着眼小平安、盯住小需求,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新辉路街道办事处结合辖区内无主庭院的实际情况,以小区党支部(联合党支部)为主体,引进物业、群众积分自治等方式,以“大院进物业,小院靠党员”为工作思路,按照庭院大小、群众基础、治理难度、居民需求等分类施策,创新采用网格化与“责任田”相结合的模式,推进小区治理走上正轨。
 
  依托各小区的党支部,以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来的先进党员为基础,充分发挥党员“红细胞”的模范带头作用,该办事处将辖区划分为多个责任区域,由党员自愿认领,单元、庭院内张贴“责任田”宣传展板,明确负责人、责任区域。
 
  这一举措切实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小区、楼栋、每家每户,把小区党支部作为维护社区稳定的预警点、社情民意的收集点、服务党员的联络点、社区工作的延伸点,为营造祥和的居住环境、构建温馨和谐的辖区氛围提供了有力保障。“党建+群众自治”,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小区党支部架起多方沟通的桥梁,为提升城市小区治理水平注入强大活力。以党支部为核心,综合物业部门、业主委员会等职能,激发住户共建共享内生动力的城市小区治理模式,把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推进到城市治理最前沿,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到居民的“家门口”。
 
  东干道街道办事处以疫情防控中设立的临时党支部为基础,健全配套设施,打造建东社区党总支、粮管所家属院小区党支部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小区党支部+居民自治”社区治理新模式。
 
  为解决粮管所家属院大门破旧无法有效封闭小区问题,小区党支部在征求小区大多数业主同意后,多方筹措资金,将家属院破旧的大门换成智能防控门,并将家属院墙体粉饰一新,在筑牢小区安全防控的同时,美化了小区环境,着力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北干道街道办事处整合小区内社区、物业用房资源,为小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医疗保健等便民服务,设立“家门口的便民点”。与此同时,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小区内的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及热心人士等组织起来,按照片区、楼院、巷道划分志愿服务网格,把志愿服务延伸到居民家中。
 
  “小区党支部建在居民最需要的地方,有啥急事、难事,居民第一时间就能找到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每个小区门口摆放的那个火红的‘共产党员岗’牌匾最让老百姓心热、放心。”经过一年半的运行完善,牧野区“党建+”服务社区居民工作深入开展,赢得了辖区居民的普遍赞誉。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