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杠杆“撬动”滩区乡村振兴

2020-07-06 10:44:35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胡殿芳
 
  “这些年种桃树挣钱了,家家户户都有车,俺也花20多万元买了一辆小轿车‘烧一烧’。”说起自己的生活,74岁的朱世文高兴得合不拢嘴。“俺村万亩桃园能发展起来,一靠村“两委”支持,二靠技术支撑。在北京市场,俺村桃不卖完,其他地方的都卖不动。”侍弄桃园30多年的关元勇,说起桃树种植头头是道。
 
  朱世文和关元勇都是平原示范区桥北乡盐店庄村村民,更是种植桃树的行家里手。盐店庄村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创造了从“贫困滩”到“赛江南”的奇迹,他们老哥俩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在村“两委”引领带动下,乡亲们凭借种植的片片桃林,一步步从贫穷走向富裕,踏上了生态小康路,也涌现出一批掌握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乡土人才,万亩桃园有了“乡土人才创业基地”的美称。

(一)
 
  炎炎盛夏,正是桃子采摘期。放眼望去,挂满果实的万亩桃园浩浩荡荡,望不到边。由于名气越来越大,来自全国各地的桃贩儿齐聚盐店庄村交易市场,把盐店庄村的桃子贩运到全国各地,再走进寻常百姓家。
 
  昔日远近闻名的“野滩村”,是怎样蜕变成今天“花果川”的呢?有一个人无法绕过,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关源群。40多岁的关源群曾经是个“穷小子”,但他踏实肯干脑子灵,靠做生意挣下了不菲家业,成为人人羡慕的“能人”,也因此引起了老支书和乡党委的注意。2008年,他众望所归成为盐店庄村的“当家人”。
 
  “当了这个家,就得扛起这个责任,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盐店庄村紧邻黄河,是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众多,如何改变、从哪下手,关源群四处考察。“传统种植,亩均收入才1000元左右,只有改变种植结构,才能增加收入。”关源群说,经过千挑万选,最终决定引进“优质早熟桃”新品种,号召村民大面积种植。
 
  关元勇和朱世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桃树,但20多年过去了,仍是小打小闹,三四家桃园加在一起只有几十亩地。新品种桃子“果大、型好、色浓、味甜”,这些“究竟真不真?会不会被哄骗?”推广初期,就连他们老哥俩都心存疑虑,更别说普通群众了。
 
  关源群买回来500株桃树苗,和关元勇、朱世文及几名村干部一商量,“咱带头,先种80亩试试;好了大家再种,不好损失咱承担。”第二年没等果子完全成熟,关源群急急忙忙摘了两箱桃子,召集群众开会,大家亲口品尝,果然又甜又脆,口感不错。”这下群众的劲头足了。关源群个人筹款18万元,补贴参与种植的农户,从500亩到1000亩,桃树种植面积逐年上升。
 
(二)
 
  “最难忘的是第一年,眼看桃儿快熟了,可销路还没有着落,村民都聚集到俺家,问我咋办?”关源群大手一挥说,“都回家吧,明天听信儿。”他连夜跑到郑州果品批发大市场联系销售。因为是早熟品种,市场比较稀缺,几家大户立即下了订单包销。
 
  看见一筐筐桃子变成了一沓沓钞票,屈指一算,收益是以前种粮食的6倍,村民沸腾了,纷纷扩大种植面积,而关源群肩负的销售任务更加繁重,他带领几个年轻人自费到外地跑市场。
 
  水果市场都是凌晨两三点开市,天亮后鲜美的水果早已进入超市。关源群每到一地,总是深夜出动跑市场、白天在高速公路上奔波,几乎没有睡过囫囵觉。他风趣地说,那几年在外跑市场倒是省了不少住宿费。
 
  为了搞好销售,他托关系、找资金,在村里建起了水果批发大市场。每到销售旺季,50个销售大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前来采购。
 
  如今,盐店庄村桃树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亩,品种也从当初的几个增加到现在的25个,从早熟到晚熟,摘果季从5月底到11月底,贯穿春夏秋三个季节,春蜜、突围两个早熟品种已“独霸”北京市场。

(三)
 
  种植面积上去了,如何保证品质和产量呢?正像关元勇说的那样,种植技术成为最大的保障。在村党支部的动员下,几位老果农一边手把手传授技术,一边把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编写成小册子,发给大家参考。关元勇乐呵呵地说:“为了大家,关支书连自己的生意都不做了,都是乡里乡亲,俺们做这点事儿心甘情愿。”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实施科技攻关,聘请省、市著名果树专家开办果树栽种、管理培训班,深入农户、田间,实地讲解技术,培育本土种植能手580余人,全村每户都有一位技术能手。关元勇、朱世文也成为大家公认的“土专家”。
 
  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桃产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盐店庄村的人才能量转变为乡村振兴的主动能,更好地推动了乡村振兴。村民收入节节提高,去年,全村实现销售收入5900万元,人均收入1.7万元,贫困村的帽子早在2016年就被甩掉了。
 
  不仅如此,盐店庄村还辐射带动周边18个村开始种桃树,种植能手和指导老师积极传授种植、管理技术。目前,整个平原示范区桃树种植面积达3万亩,成为河南最大的集中连片桃树种植基地。
 
(四)
 
  十年磨一剑。通过加强人才引领、专技人才努力、致富人才带动和实用人才助力,如今的盐店庄村,“万亩优质桃基地”在郑州、新乡两地闻名遐迩,每年桃花盛开时,都会吸引游客前来赏花踏青,平时安静的乡村添了几分热闹。
 
  记者询问他们下一步的打算,关源群高兴地说,目前,村里正在洽谈一个合资养殖项目,属于林下经济。该项目一旦落地,村民人均收入将大幅攀升。不仅如此,村“两委”正积极打造集休闲、采摘、游玩、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养生度假村。
 
  同样是通过招贤纳士成为桥北乡党委书记的于江,去年6月从内蒙古来到桥北乡走马上任,被平原示范区干事创业的浓烈氛围深深吸引,大刀阔斧进行用人制度改革,贤者上、庸者下,产生了强烈反响。
 
  借助平原示范区人才振兴的东风,桥北乡正在构建“乡土人才库”,千余名乡贤和有一技之长的各类人才已统计在册。于江充满信心地说,桥北乡已被确定为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关键时刻,这些人才将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