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笺
套句流行语,亚腰葫芦是自带流量的“网红”。不说其他,单赏其型,上小下大,“纤腰”盈握,小的精致,大的富态。不仅耐观赏,太上老君用它盛丹,孙药王悬其救病,林教头拿来沽酒,铁拐李骑着渡海……在这里,亚腰葫芦更多呈现出实用性的功能之美。
近年来,原本小众的亚腰葫芦,以文玩的面目重新火起来,烙画葫芦作为工艺品也被群众所熟知、喜爱。葫芦上烙烫的多为福禄寿喜、富贵安康之类的祝福文字和吉祥图案,这些产品满足了人们的祈福心愿和部分审美需求,但从丰富性和美学角度上看,不免显得单调、单薄。
毋庸置疑,亚腰葫芦本身就是美的,但把它作为一种载体,赋予文化内涵,无疑能使它更美。试想,在精美的葫芦上烙上书法警句,玩赏吟咏的同时,接受艺术熏陶和文化教育;烙画战疫故事,致敬白衣战士,珍藏历史记忆;烙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24个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于传统的吉祥文化,昂扬的时代风貌、重大的历史事件、多彩的人生百态,显然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元丰富的需求。
烙画葫芦创作生产中的同质化、低端化值得关注。一些作品的作者不同,但风格神似,因为创作者很可能就是比着同一个模板“摹”出来的,少有个人特色;也有一些创作者,缺少美术功底和书法基础,勾划不见精神,墨色不分浓淡,照猫画虎而不像,依葫芦画瓢还缺类少项,弄得贻笑大方。
没有创新,缺少文化,是病根也是症状。不断提升生产者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品位,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创作出有文化内涵、有艺术趣味、有思想力量、受群众喜爱的烙画葫芦精品。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