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项重点改革看村庄】系列报道之四 短短两年换了新颜 看辉县市孟庄镇南陈马村从改革中带来的新变化

2020-06-16 10:58:09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赵改荣
 
  南陈马村地处辉县市孟庄镇核心区域,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过去几十年,村里的领导班子换了一茬茬,但村里一直“脏、乱、穷”。
 
  1700多口人的村庄,有6家企业、15家养殖场、40余亩荒地……集体账上却没有一分钱。村民怨声载道,上访不断。
 
  2018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政仁十分清楚,群众怨气大,是那些长期占着集体财产的人,却从来没有给集体交过钱,群众不服气。改革,是南陈马的唯一出路。就在村“两委”想尽办法寻求政策支持开展改革的时候,2019年,南陈马村被辉县市确定为“农村五项重点改革”的试点村。
 
  改革,就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改不好,还会挑起各种矛盾。可不改又不行,不改革,村里的群众不答应。王政仁召集村“两委”、村集体财产承包人开会。会上,大家唇枪舌剑,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都往外翻,一连讨论了几天,最终也没能达成统一意见。“以前的合同不规范,一签就是几十年,其中的是是非非,到猴年马月都说不清。”王政仁拍板说,配合改革的,过去的事儿(欠账)先不说,今后的事儿(继续承包)现在说;不配合的,以后的事儿(继续承包)先不说,以前的事儿(欠账)先说清。
 
  调子定了,大家愿意配合改革。按说,改革一定能顺理成章。不料,有村民找到王政仁说:“邻村现在承包一亩地2000元,我们村才1600元,为啥?”王政仁又召开村民大会,一次、两次、三次……“咱们以前承包一亩地800元,现在翻一番,1600元,合同签约期限为5年,到期后根据市场行情递增……村里年年都分红。”瘦弱的王政仁在村民大会上一讲就是个把小时,唯恐解不开群众心中的“结”。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村6家企业、15家养殖场、13间村集体空闲房屋、32亩村集体耕地和40余亩荒地,这些财产重新发包后,每年能给村里创收几十万元。
 
  村口有两排古色古香的房子,看上去十分漂亮。“这些是收回的闲置宅基地,村集体与户主签订协议,由村集体出资进行修缮,发展民俗旅游。”王政仁指着眼前修葺一新的房子说,收益部分群众与村集体三七分成。
 
  在南陈马村,宅基地改革也是一大亮点。全村共排查出闲置宅基地89处,已收回村集体84处,腾出的空间助推了乡村振兴。目前,村里建成辉县市首家村级标准化污水处理站,管网式厕改率达92%,天然气入户率达98%,建设了3个停车场、2个游园、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个红色文化广场和1个文化舞台……
 
  村里人都说,短短两年时间,南陈马村像是“换了个样儿”,原本那个一穷二白的村子,通过改革,由一个上访村、贫穷村变成了一个稳定村、幸福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无到有,今年可望达到40万元,一举成为我市农村五项重点改革的排头兵。
 
  “不能停留在改革的原地。”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王政仁说,他们谋划了3条路径:一是成立村集体种植合作社,做活土地文章,增加收入;二是成立建筑公司,除承建本村工程节约成本外,还积极承接外部工程,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成立旅游文化公司,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这3条路齐头并进,一同推进。
 
  穿村而过的南水北调工程风景秀丽,在南陈马拐了一个弯后,向东北方向奔流而去。王政仁说,他们为门前这条渠起了个名字叫“金水湾”,正在规划建设沿渠观光栈道,挖掘牧野大战村源文化,叫响豫北“玩景会”第一村的名片。
 


  记者手记
 
要有好的带头人
 
 
赵改荣
 
  
  2018年春节前夕,在辉县市委组织部、孟庄镇党委的真诚邀请下,退居二线的乡科级干部王政仁临危受命,回到阔别30多年的老家南陈马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短短两年时间里,在家乡“一穷二白”的土地上起笔画图,他让南陈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托起父老乡亲的希望。可以窥见,在农村,党员干部不仅要有责任担当,更要有助推农村发展的胆识和视野。
 
  南陈马村换了“新颜”,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在农村,无论是改革、发展,还是未来的振兴,都必须要有优秀的带头人,并能与那里的土地融为一体,能为乡亲们呕心沥血。有了这样的人存在,农村的改革和发展都要顺利得多,也简单得多。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