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项重点改革看村庄”系列报道之三 小路肩大收益 ——获嘉县徐营镇东街村如何从土地利用综合改革中获益

2020-06-15 11:38:55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郭书武
 
  6月12日早上,获嘉县徐营镇东街村党支部书记崔荣虎开车到田地里巡查,看看有没有树苗受到损害。田内纵横道路合起来有8.7公里长,他走走停停,需要一个小时才能看完。
 
  这些长着绿叶、亭亭玉立的白蜡、女贞等树木,在刚刚收割过的麦茬的映衬下很是惹眼,迎着暖风,顶着朝阳,正奋力向上生长。
 
  崔荣虎兴奋地说:“5年后,这些在路肩上种植的3000多棵树就到了收获期,能够为村集体带来150万元的收入。”
 
  没错,这3000多棵树都是种植在路肩上。路肩,就是道路两侧没有硬化的部位,一般一米宽左右。看似不起眼的路肩,在崔荣虎眼中,就是一条为村集体带来财富的路。
 
  此前,东街村对耕地进行了标准化建设,耕地之间道路横平竖直。但是个别村民十分“珍惜”耕地,硬是在硬化的路面下耙出空间种庄稼,长久下去会导致路面坍塌。
 
  崔荣虎和村“两委”成员商议之后,决定把路肩利用起来种上树木,成为村集体财产。为此,村里花费几万元,对耕地内道路两侧的路肩进行培固后栽种上白蜡、海棠、女贞等树木。
 
  耕地内的路肩还好处理,村庄边上的就难一些。村东头有4户村民,每家在宅基地的东侧又加盖了7米长的临时房屋,使得一条南北路成了“断头路”,而且没有留下路肩。这些村民甚至想等到拆除时还能要上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补偿。
 
  村“两委”决定向每户派出2名干部进行劝说,一开始做不通工作。崔荣虎做了两手准备:一是明确告知对方准备起诉,二是到县里找到其中一户人家的兄长,让他做弟弟的工作。最终4户村民同意拆除临时板房,但是他们又提出,要紧邻路边盖厕所,在明确保留1米宽路肩的前提下,崔荣虎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两天后,其中一户村民把厕所盖在了路边,没有留下一米宽的路肩。本是说好的事情,怎么能变卦呢?崔荣虎很生气,骑着电动车来到现场,只见厕所围墙已经修了一人多高,而这户村民拿着一把铁锹,气势汹汹地叫嚷:“谁拆打谁!”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崔荣虎撸起袖子,走到厕所墙前,双手搭在墙顶,弯腰用劲,奋力一推,砖墙轰然倒塌,砸起的尘土弥散在空中。在与崔荣虎对峙后,这名村民悻悻地拿着铁锹回家了。
 
  当天晚上,崔荣虎来到这名村民家中,再一次讲解了村里的发展规划,最终得到了对方从心底里的支持。
 
  要说这4户村民所占用的道路加起来不到50米长,即使种树也就是10棵(每5米一棵),何必闹得如此大动静?崔荣虎很直白地说,这关系到村“两委”的威信及每个人的诚信。如果此事不处理好,村里的其他工作就不好做了,坚决不能让人骑在村“两委”的脖子上。
 
  崔荣虎还兼任西浮庄村党支部书记。有一户村民坚持要将浇地用的水管直接埋在路边,没有留下一米宽的路肩。崔荣虎做不通工作,在距路边一米远的地方用树枝画了一条线,对挖掘机司机说:“就在这里挖沟埋管,有事我负责。”路肩最终得以保留。
 
  崔荣虎为一米宽的路肩寸土必争,常常冲在最前面,直接面对他人对自己语言和行动上的威胁。其实,在路肩上种树的所有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崔荣虎何以如此不顾个人安危强力推进呢?他说:“我代表了村集体的利益,我退个别人就进。我不得罪个别人,就要得罪全村其他老百姓。”
 
  夏日里,3000多棵栽种在路肩上奋力生长的树木,就是对崔荣虎努力的最大赞许,“哗啦啦”的树叶摩擦声,就是给予他一身正气的掌声。
 
 
记者手记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
 
 
郭书武
 
  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困难如同激流险滩,越困难越显出党员本色。镇里和村里干部说起崔荣虎,都挑大拇指:这是一个敢担当的人。
 
  改革就是利益再调整,尽管整体上对大多数人有益,但是毕竟损害到极少数人的“利益”,工作中遇到很大阻力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只要是为了村集体的利益,既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担当作为,也要有不畏邪气、敢于斗争的满身正气。
 
  正气越强,邪气越没有市场,改革才能顺利进行下去,村集体的腰包才能鼓起来。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越过激流险滩,才能迎来一马平川,所以后来人才会为你点赞,为你感叹。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