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项重点改革看村庄”系列报道之二 千年村庄破解宅基地难题——获嘉县邓庄村如何进行宅基地改革

2020-06-12 10:49:40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农村五项重点改革看村庄”系列报道之二
千年村庄破解宅基地难题 
——获嘉县邓庄村如何进行宅基地改革
 
 
  本报记者 郭书武
 
  能传上千年的,一是血脉,二是文物,三是祖宅。
 
  获嘉县史庄镇邓庄村古称商陵,因孔子十哲之一卜子夏在此讲学后葬于此而得名。这样算下来,邓庄村的历史早已超越了千年。在这样历史深厚的村庄进行宅基地改革,必须要有勇气和毅力来破解这个千年难题。
 
  宅基地改革,就是要把空闲的、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宅基收回到集体,有的宅基就是祖业,住了多少辈人,说收回来就收回来没有那么容易。
 
  为啥要进行宅基地改革?改的是观念,变的是环境,带来的是发展。
 
  村“两委”对宅基地情况进行了整理,分为两大类:一是户口在村里,有资格拥有宅基地,还可以再细分为一户一宅(326户)和一户多宅(80户);二是户口不在村里,就没有资格拥有宅基地(闲置房屋36处,空闲宅基地28处),需要退回集体。这样算下来,需收回腾退宅基地共146宗62.94亩。
 
  户口不在村里而拥有宅基地的住户之一是邓振祥。老先生80多岁,上世纪50年代就外出搞建筑,后和家人落户在济源。在邓庄村老家留有两块宅基地,一处有房屋且房屋有些破旧,另一处无房屋。按照规定需要将这两处宅基地全部收回集体。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村支书贺承山、支委邓升峰开车去济源当面说明情况。第一次,两人无功而返。第二次,听说邓振祥住院,两人买了礼品到医院看望,顺便聊了几句宅基地,对方有些松动。第三次,史庄镇党委副书记浮历华也坐车到济源,加入到劝说的队伍中去。浮历华从国家政策到村里实际再到远景展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3个小时很快过去了,邓振祥和家人也都明白了宅基地收回是大势所趋。第四次,3人再一次赶赴济源,对方爽快地在合同上签了字。
 
  一户多宅的代表是邓巨峰,村里上下都说他是一位开明人士,值得尊敬。
 
  邓巨峰早年外出做建筑生意,两个儿子分别在郑州、北京扎下了根。邓巨峰祖宅在村委会东临,南北两处宅基地,南侧是房,北侧是院,盖有简易棚,存放一些建筑材料。院内还有一棵树龄200多年的国槐,枝繁叶茂,覆盖整个院落,中午时分也不见一片阳光透下来,站在树荫下心旷神怡。
 
  按照规定他应该是一户一宅(邓巨峰夫妇户口仍在村里),现在需要腾退出一个宅基。闻听宅基地改革,邓巨峰赶回了老家,了解到政策之后,对贺承山说,把北院退给村里吧。好事做到底,把那棵老国槐也一同捐给村里。他的举动得到了村里上下的赞扬。
 
  那些被收走宅基地的乡亲如何留得住乡愁?村里也想了办法:如果他们想回乡,可以在镇社区“乡贤楼”购买或租赁一套住房,作为回乡时的住处。
 
  邓庄村还创新方法,对于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家庭,镇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按照房屋面积到社区置换住房,从而将村里的宅基地腾退出来。
 
  贺承山说,按政策收回宅基地经历了很多波折,不是所有人都能通情达理……
 
  截止到目前,邓庄村共腾退宅基地125宗,收回47.5亩,腾退率达到85.6%。村里已经拿出20亩指标以地融资120万元,作为宅基地改革推进和村庄建设资金,腾出的宅基地修建了5处小菜园,3处小花园,1个中心文化广场,村内面貌焕然一新。
 
  记者手记
 
那棵老槐树 
 
 
 
  虽然离开邓庄村几天了,但是那棵老槐树仍然留在记忆里。
 
  邓庄村村委会东临那棵年龄230岁的老槐树,是村民邓巨峰自愿捐给村里的。村里也以老槐树为中心,打造了一个小景区。以前老槐树长在院内,如今彻底露出容颜,笑迎八方客。
 
  从老槐树向西,是一个很宽阔的广场,红砖铺地,蓝瓦点缀,图案别致,是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这个广场同样是村里收回了七八家宅基地修建起来的。
 
  从老槐树到休闲广场,从安装的路灯到绿化的村庄,从改造的厕所到粉刷的房屋,都是邓庄村宅基地改革带来的明显变化。宅基地改革过程很快会结束,但是改革所带来的收益则会长久地影响着邓庄村的发展。这棵长寿的老槐树是这场改革的见证者,并将继续见证着改革为邓庄村带来新的收益和变化。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