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来了消协支招防“忽悠”

2020-06-09 12:59:58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乡网讯(记者韩国咏)“6·18”就快到来,作为疫情之后首个大规模且系统的限时大促销,今年的“6·18”被寄予厚望,很多电商平台早早就发布了“诱人”的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为了提醒市民理性消费,6月7日,市消费者协会给消费者支招,防止在消费时被“忽悠”。
 
  摸清“套路”,谨防被“忽悠”。“6·18”期间,各电商纷纷打出促销牌,卯足了劲刺激消费者下单购物。然而一些不良商家的侵权“套路”也混杂其中,如部分商品实际上是“先涨后降”,表面上让利,实则清库存,甚至出售质量较差的商品;部分商家开展预付少量定金抵大额现金的活动,消费者需提前支付定金,如未支付尾款则定金不退。
 
  拼购有风险,下单需谨慎。拼团的价格往往低于一般销售价,消费者容易产生冲动消费。传统的拼购模式容易出现低价低质的情况,并且拼团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团体,交易成功后就解散,一旦出现纠纷,往往就难以再组织起来维权。此外,拼团购物需提前支付,成团后发货,容易出现发货不及时的情况。
 
  了解退换货规则,注意售后时效。“6·18”期间,由于订单量大增,商家容易出现疏漏,消费者买到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概率将会增大,不少消费者抱着能“网购7天无理由退货”的心理轻易下单。然而,现实中消费者可能遇到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因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客服多次推诿不作为导致过了7天,而不予退换货,或者退换货却仍需消费者支付运费等额外负担。
 
  提高信息保护意识,切莫轻意“授权”。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屡屡发生,而APP过度索要授权是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原因之一。消费者在安装电商APP时,往往会跳出多个请求授权对话框,而消费者一般都不会仔细查看条款内容,直接点击“同意”或“是”,这就让商家可以获取很多用户的个人信息,有些是购物所必要的,有些是非必要的。
 
  理性购物,勿过度“囤货”。“6·18”期间,在电商各种花式活动刺激下,消费者容易冲动消费。很多消费者在大促销期间购买了超过实际使用需求量的商品,最后导致过期了都没有用完。
 
  消费者在进行网购时,要注意保留商品订单页面、聊天记录等网购交易信息,一旦出现纠纷,可作为消费维权的证据。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