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
今年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对消费造成巨大冲击,本应是餐饮等行业的旺季就这样毫无征兆地黯淡下去,止损降本成为每个商家的心头大事。如今,虽然复工复产复业也有时日,但尚未恢复元气还在煎熬中的个体工商户恐怕不在少数。
风雨过后是彩虹,静待花开有春风,现在看来,疫情过后经济的复苏并不是一句轻松的话题。让餐饮等行业走出困境,需要方方面面齐发力,更需要催旺城市的烟火气,让积攒了数月的消费潜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场景下,去很好地释放。
如何找到更好的消费潜力释放途径?如何消解餐饮等行业的低迷情绪?“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中央文明办出台的这条新规很快在朋友圈刷屏,也让人感到城市的烟火气就要扑面而来。
民生为要,一场“城市新政”无疑就要在全国铺开。然而,占道经营,阻碍行人和车辆通行;流动商贩经营的东西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年,围绕是否保留地摊儿打过的口水仗可真不少,小小的地摊儿也成为困扰城市管理中的一道难题,因摆摊问题导致的流血冲突时有发生,更让人心痛不已。
如何让过去的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不再带有负面色彩,与城市的“高大上”和谐共享,确实是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张必答试卷。既要保卫生、保秩序,又要催旺城市的烟火气,保就业保民生,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敢于给你自己添“麻烦”。管理者的“麻烦”来了,商户的利润也就跟着来了。
干部脚上有土,群中心中不堵。在“城市新政”启动和实施过程中,城市管理者不妨走街串巷,与老百姓拉拉家常,听听意见,看看哪些时段哪个地段能让“城市新政”更好地落地,查查“城市新政”在实施中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防止“1.0版”在“城市新政”里“新瓶装旧酒”,也能避免“干部忙了一身汗,群众还是不点赞”这样的情景出现。
在今年全国两会答记者问中,李克强总理提到“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这个“西部城市”就是成都。成都的“城市新政”走到了前面,他们的亮点他们的不足,都能成就我们的“弯道超车”,相信,我们的这个城市——新乡,烟火气也会越来越浓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也增添了一分底气。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