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
近段时间,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召开会议后,本报先后刊发了多篇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综述文章,展示了我市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但也客观指出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探讨了发展的路径,给人不少启发。
应该说,我市各县(市)近年来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长垣市,持续壮大民营经济,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但我市县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县域拥有全市95%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市80%的人口,仅贡献了67%的GDP和57%的财政收入,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我市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突出短板。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敢于认清不足、找准差距,绝不能再无视差距、盲目乐观。要看到综合实力上的差距,认清我市县域经济整体不振的实际,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排名中,我市多数县(市)排名靠后,有些县快退到了“打狼”的位置。要看到产业发展上的差距,认清多数县(市)没有跳出惯性思维,没有打破传统路径依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身特色和优势不明显,主导产业培育不突出,产业发展的科学性、规律性和可持续性不强。要看到发展理念上的差距,认清一些县(市)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视野狭隘、思想僵化、精神不振,事业心、责任感不强。要看到精神状态上的差距,认清一些干部工作讲客观不讲主观,一味强调基础差、底子薄,四平八稳、不求上进,画地为牢、固步自封,这种思想和精神状态是制约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推进新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出路也在县域。没有县域经济的全面提升,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就无从谈起,就难以实现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对于多数县(市)来说,必须下大决心、下大功夫,对自己动大手术,已经到了知耻后勇、破釜沉舟、绝地反击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