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韩国咏
现在最流行的消费模式就是预付式消费模式,这种消费模式存在于教育培训、餐饮、健身、美容美发、零售购物等很多领域,人们对生活便捷的追求以及经营者对预付卡优惠的承诺,使消费者容易忽视预付式消费模式存在的诸多风险,如经营者因经营不善导致无法依约履行合同、虚假宣传、霸王条款、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卷款逃逸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导致消费纠纷高发。那么,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呢?记者日前专门走访了市消协。
据市消协有关人员介绍,办理预付卡前要注意选择证照齐全、信誉度高、经营状况好的商家。最好提前了解该业态该模式存在的漏洞和缺点,做到心中有数。查看经营者营业执照,确认经营主体资格,看商家经营地址与营业执照的注册地址是否一致,办理后看出具的发票是否与营业执照上的单位名称一致。
另外还要理性办卡充费,要务必签订合同。办理预付卡时要按照自己实际需求充费。不要被商家宣传优惠折扣诱惑而冲动消费,尽量选择金额小、期限短的预付卡,不要一次充入过多金额,以免商家停业走人、携款潜逃导致损失。不要轻信一些商家的口头承诺,务必要签订书面合同。看清合同内容,事先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为日后可能产生的消费争议提供解决的途径和依据,遇到约定不清或不公平、不合理条款时应及时提出质疑,建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将合同条款了解清楚,不要轻率签字。一般,商家会想方设法诱导消费者办卡并充值。当发生消费纠纷时,例如无法按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商家往往以购卡协议为由拒绝退款、退卡或扣除高额违约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后,要索要票据,妥善保管好发票和消费凭证。对于金额较大的预付卡,要做好备份,每次消费后注意核对余额动态。发生消费纠纷时,消费者可拨打投诉举报热线或向当地消费者组织寻求帮助。商家恶意卷款跑路,涉嫌诈骗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王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