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书武
县域,连接城乡,位于枢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县域稳则大局稳,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省域强。
全省105个县(市)正在百舸争流、千帆齐进的态势下,打响一场县域经济发展输不起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谁是扛起大旗的主力?产业发展“站出来”,大手一挥,舍我其谁!
县域经济是一副身板,产业则是其高大的筋骨;县域经济是一支队伍,产业则是其打仗的主力;县域经济是一座大厦,产业则是支撑它的“四梁八柱”。
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产业不能代表全部,但是没有产业万万不行,如何描述其作用都不为过。
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波澜壮阔、你追我赶,发展好的都能看到各种产业的身影,成为支撑起县域经济的巨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县域经济受到这样的重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产业发展受到这样的关注。
县域经济发展强不强,就看产业发展怎么样。
产业园区:“化学融合”成一体
说产业,离不开产业园、园区等。看一下这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观摩活动的安排路径,东西南北四条线,观摩活动大部分在产业集聚区、园区内,如东大科技产业园、孟州产业集聚区、皓泽电子信息产业园、巩义产业集聚区、足力健制鞋产业园、澳柯玛智慧冷链工业园、兰考县产业集聚区、平顶山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临颍县产业集聚区等等。
无论是工业园区还是产业园区,共同点是产业集聚,园区内企业基本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与企业之间在一个共同产业链上聚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上下游配套,专业化分工,左右协同,不出园区能完成大部分原材料的购买,节省时间和物流的大量成本,各种资源要素实现共享。
以长垣市起重工业园为例,2003年规划起步,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起重机械为主导产业的园区,个体股份制企业达120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的14家,100吨以下起重机销售占全国市场平均份额的60%以上。
这个园区内产业相同或相近,产生了有机联系,发生“化学反应”,企业不再是单打独斗,不再是产销的“孤岛”,企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市各县(市)对产业园区青睐有加,结合各自实际规划、建设了数量不等的集聚区、产业园区。记者上网检索发现,规划、建设的具有工业园区功能的,长垣市有17个,新乡县14个,延津县11个,原阳县18个,封丘县8个,获嘉县8个。长垣市除去起重工业园区,还有长脑工业区、驼人健康科技产业园、克瑞集团工业园区等。封丘县有电子商务产业园、新封工业园区、石墨烯产业园、封丘环卫产业园等。
新乡县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实施心连心公司产业升级、40万吨双氧水等项目,确保百亿产业集聚群扎实推进。与此同时,该县还着力抓好新飞智能家电专业园区建设,打造中西部地区智能家电产业基地。
原阳县大力发展以食品加工、汽配制造为主导的产业,以家具制造、装配式建筑为特色优势产业的企业集群,总产值达到14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强则人民富。卫辉市初步形成了以百威啤酒、宝钢制罐为龙头,厦门合兴包装、珠海中富、银金达薄膜、汉荣饮品等为支撑的食品饮料及包装产品集群和北新建材等为引领的绿色建材产业集群。
以上工业区、集聚区、园区发展壮大,真正符合设立这些园区的本意:让入园企业一种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众多企业相随。入园企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合力,融为一体,彼此成为发展的支撑和动力。
产业崛起:因地制宜特色突出
说起长垣,想起了起重、防腐、卫材和餐饮;说起封丘,想起了金银花和树莓;说起原阳,想起了大米和中央厨房;说起获嘉,想起了“飞地经济”和精细化工;说起卫辉,想起了食品饮料包装和绿色建材;说起辉县,想起了水泥建材……
这些产业,既成了县域的代名词和名片,也成了当地的地理标志。
县域经济本质是特色经济,实现强县和富民,关键要有特色产业来支撑。
县域内发展产业,要么依靠产业底蕴、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要么依靠创新模式、创新业态而“无中生有”。有底蕴,有基础、起点高、更上层楼;有区位,因地制宜、借力发展;有资源,先天优势、后天努力。“互联网+”风生水起,与越来越多的行业相融合,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生。
如今长垣起重、封丘金银花、辉县水泥建材等依靠底蕴和资源名闻天下,那么后起之秀的原阳县中央厨房则是该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而兴起的产业之一。
原阳与郑州一河之隔,处在郑州半小时经济圈内,交通位置优越,发展中央厨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什么是中央厨房呢?简单地说,就是将食品加工由饭店作坊式加工向工业化转变,把餐厅后厨搬到中央厨房的生产线上,通过技术互联网平台,把自产自销变成了连锁配送,连锁店不用厨师只用服务员就可以正常经营。你想吃一碗茄汁捞面,茄汁工业化生产,直接撕开包装倒入碗内即可。
原阳县中央厨房产业资源丰富,使得河南中央厨房产业园落户原阳,园区吸引了80多家企业入驻。
中央厨房的出现,既是原阳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具体体现,更是发展园区经济的一种新业态、新样板,是我省、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发展的探索实验,被国家发改委11位司长评价为全国最大、最成功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园。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沿黄河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地利与河南餐饮中央厨房产业园加工业优势的“双剑合璧”,既延长了加工链条,又保证了产品质量,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还可以更进一步把园区变成人人羡慕的工业景区。
因地制宜、特色突出、新业态、全服务,原阳中央厨房是一个代表,封丘全力发展金银花、树莓、电商,卫辉发展食品罐体包装、薄膜包装等,都走出了各自产业特色之路。
以位于卫辉的中誉鼎力公司为例,该公司原来只是简单地生产销售矿山设备,现在发展到从园区产业规划、建设、管理等上下游全配套服务,从“产品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发展数字经济,也是一种新业态、全服务的形式。
独特资源需要去挖掘、培养,区位优势要充分利用,长垣、原阳、卫辉、封丘、辉县等多地把独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变为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敢于和善于“无中生有”、有中创优,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可借鉴,又可“借船出海”,但更应该走出不同的道路,才能一花引领、百花齐放,一业做大、百业跟随,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做到无可匹敌、无可替代,县域经济就会腾飞,特色就会鲜明,利税就会大增。
各县(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才能结合实际,特色突出才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错位发展,在自己的领域内独领风骚,为县域经济发展扛起大旗。
产业谋划:一张蓝图绘到底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这需要一种坚持,一种为后人做嫁衣的牺牲精神,一种“今天我栽树,后人来乘凉”的奉献精神。
长垣市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把既定的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一抓到底,为企业发展、转型提供稳定的政策预期,从2010年起,连续发放科技创新奖励资金2.6亿元,相继实施“三大改造”项目252个,完成投资215亿元。
起重、金银花、大米、小麦、水泥、包装等,都是一任领导接着一任领导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产业发展不是一日之功,项目抉择不是一时之举。目前,我市各县(市)主导产业有的卓有成效,有的正在实施,有的已经有思路,有的仍然在探索。即使见了成效的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少带动的龙头企业,或龙头企业过少,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没有全球视野,没有全国站位,只满足于眼前成绩等。
一张蓝图绘到底,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打造龙头企业引领,形成集聚效应,构建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产业发展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势,以新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新观念引领产业新发展。辉县市坚持对装备制造业做“加法”,投资150亿元的先进成形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是全省6个重点培育的智能装备产业园之一,定位为打造汽车部件、轨道交通、军工领域等装备制造零部件产业集群。封丘县农产品搭上互联网春风,原阳县推行个性家具私人订制等,都与时代发展高度契合。
一张蓝图绘到底,既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变化无常。抓住主导产业、错位发展、比较优势的“牛鼻子”,奋发有为,久久为功,才能有坚持有发展,幼苗成大树,溪水成江河,垒土成高山。
县域经济发展,产业扛大旗,集聚区、园区是载体。从化学融合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到因地制宜、特色突出、错位发展、竞相发展,再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再加上发展县域经济的历史机遇,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崛起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