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超
“新签约总投资20亿元的品牌酒店、总投资17亿元的教育城、总投资20亿元的科技产业园、总投资2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在4月2日的牧野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数个10亿元以上规模项目建设成为亮点。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牧野区优化环境,精准招商。
近年来,牧野区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深化企业服务例会、首席服务官、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直通车”等制度改革,推行招商项目“五个一”工作法(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专项专组,专案专班,统筹协调,合力推进,有效保障项目的谈判效率。完善“一窗受理”工作规程,建立“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机制,为建设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实施招商工作中,牧野区聚焦主业,重点将产业新城招商、园区一级开发招商作为对外开放的战略工程实施,围绕电池电动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两城两园”建设载体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地区)、沿海发达地区及北京非首都功能和郑州产业转移。持续深入开展商协会招商、委托招商、登门拜访、亲情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活动。区委书记、区长对重大项目亲自过问、亲自对接、亲自跟踪。
招大引强是牧野区实施招商过程中的重点。该区重点以“500强企业、主导产业前十强、产业配套前五强”为主要目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区域,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延链谋划一批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关联程度高的项目。为了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牧野区鼓励和引导企业打好推介牌和引领牌,鼓励企业对主导产业上下游产品的开发,不断延伸产业链。着力引进深圳正威集团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力争年内谋划招商项目不低于100个。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牧野区领导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以加快完善工业用地收储、标准厂房建设、创新平台打造、开放平台建设、投融资平台建立和产业基金设立“六大要素”,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这为招商工作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