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词:以甲骨文传承书法之美

2020-10-30 16:04:24 来源: 平原晚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张新词正在进行创作

记者崔敬

樗樗红木,袅袅茶香。10月27日,微雨敲打着窗台,远离了平日的喧哗尘嚣,张新词正在伏案疾书,笔锋流转之间,一幅疏朗空灵、如刀如凿的甲骨文书法作品便跃然于纸上。浓浓的笔墨清香扑鼻而来,寂静的书房便是他心灵的净土。

丝竹悦耳,歌声悠扬,走进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处处弥漫着浓厚的艺术和学术气息。在这里,院长张新词教授与他的同事们,以如水的师德教书育人,培养出了一批批专业艺术人才。繁重的教学管理工作之外,醉心于书画创作,这便是张新词最大的乐趣所在。

1969年11月,张新词出生于安阳市滑县农村。尽管不是天生的艺术家,但他在乡村的大自然中“放养”长大,对“美”有着最朴素和天然的认识,这成就了他多年未曾泯灭的艺术天性。

世代以农为本,爷爷做木匠,奶奶热爱剪纸,父母都上过学,这个家庭演

绎着中国农村典型“耕读传家”的故事。每逢过年的时候,父亲给邻居写春联,小新词就在旁边揣摩,所萌生的便是艺术的本真和天性。上学之后,从临摹硬笔字帖到自学绘画,张新词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之后,张新词成为了一名教师,长期在河南科技学院(原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从事艺术专业教学工作。来自甲骨文故乡的他,对甲骨文书法艺术兴趣渐浓。

张新词买来多种甲骨文字典,一点一点“啃”下去,拿起毛笔,一笔一笔地“画”下去,在对古老文字的识读以及对笔法结构的研习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愉悦。

甲骨文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关注的人不多,研究的人更少。篆书是小众书法,甲骨文书法就是小众中的小众。张新词凭着对甲骨文书法的由衷热爱与不懈追逐,从品读诸多名家著述和甲骨

文书法作品中,深受殷商文化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一方面是守正,一方面是创新,作为中书协会员的张新词,书画兼修,视野宽博,以质朴的审美与甲骨文“对话”,将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移植到甲骨文的书写中。把一个个甲骨文字写出了灵动感,使得甲骨文作品拥有了造势奇绝、大开大合、雅俗共赏的审美意趣,显得质朴、灵动、古拙。

“在他的绘画作品当中,最突出的是对画面‘纹’的理解。无论是浑厚华滋的山、从善如流的水、衣袂飘飘的枝叶,都透射出他对于出土文物当中纹样的深邃理解。”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王鹏江评价张新词的作品时说道,就像古贤用界尺打格一样,纹理一览无遗。

“文以载道,书如其人,当如是也。”斗室虽小可为废纸三千之事,翰墨不言适安静笃万方之心。张新词认为,对待

艺术的态度,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因此,书法也是写心显性的载体,可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

去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张新词的甲骨文作品代表着中原书画艺术走出国门,在新加坡进行了展览。他结合时代并继承创新的作品,在海外大获好评,为中新文化艺术交流注入了正能量。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这些年来,张新词常常利用闲暇之余,多次走进中小学校园,用翰墨润泽学生心灵。此外,他积极融入乡村振兴,为广大村民义务书写春联,活跃农民的文化生活。

置身山水之间凝神静望,将自然的神态韵味勾勒成线条。如今,在太行山深处,常常能够看到张新词和学生们写生的身影。在与山水的碰撞中,不仅拓宽了学生看世界的视角,也激发了张新词更多的创作灵感。置身于书画艺术的创作和创新中,他乐此不疲。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