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马琰点赞
本报讯(记者平爱梅)父亲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十余年了,依然没有“对接”血液相合的患者,而自己去年报名后,今年就与一名9岁的小患者配型成功并顺利为其捐献“生命种子”,获嘉县23岁的马琰自豪地说:“能这么快救助患者,是我运气好!”
8月30日上午,已经为外地一名9岁男孩儿顺利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的马琰,目前休息在家,即将回到工作岗位。她说,27日,根据患者的移植计划,她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为患者捐献了206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能够挽救一个年幼的生命,她感到很自豪。同时,她认为自己运气好,因为父亲十余年前就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至今没有“找到”血液相合的患者,而自己去年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后,今年就配型成功了。父亲为此还羡慕她呢!
23岁的马琰在郑州一家教育机构工作。她的父母都是医生,从捐献全血
到捐献血小板,一直热心于无偿献血,父亲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受父母带动,18岁那年,她第一次走进了爱心献血屋,将献血作为自己的“成人礼”。走上爱心献血路的她在疫情期间依然坚持献血。
“我们90后已经长大,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朋友,我们有思想,有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马琰说,能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她并没有觉得自己多么伟大,只是正好与那名患者血液相合,换成其他人配型成功,同样会同意捐献。
现在,她觉得自己需要做的,是“现身说法”,毕竟还有不少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项不了解,存在顾虑甚至存在误区,她会通过切身感受来宣传这项公益活动。在自己捐献过程中和捐献后,她就把照片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了,这并不是宣传她个人,而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为救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行动起来。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