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475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建议”予以正式答复。
教育部称,“2019年初,教育部已启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深入开展调研、精心组织修订、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各方凝聚共识,完成了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等前期工作,形成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稿。”
据介绍,与原方案相比,新修订的课程方案主要有三方面变化:
一是将原“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名称改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名称保持一致,完整体现课程方案功能;
二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要求作为构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阐述培养目标,反映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
三是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是从日常生活概念到准科学概念再到科学概念的过程,由综合到分化,对课程设置与实施进行调整。例如,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艺术综合,替代音乐、美术分科课程;鼓励将小学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相关内容整合实施;将学科性质相近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整合为“科学”,保持与分科基本内容一致等。
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2020年8月,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稿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教育部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第二次全体会议,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根据修订总体安排,2020年底前将完成各学科课标初稿修订工作,2021年底前将发布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教育部此前已在答复建议、提案中多次谈到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内容、方向。
譬如,教育部在9月7日公布的《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49号(教育类051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到,“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工作,拟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要求,委托有关专业机构研制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指南,并开发有关教学资源,进一步在课程教材中强化灾难防护教育。”
10月30日,教育部公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165号建议的答复》中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稿高度关注生命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具有抗挫折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树立生命安全与健康意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爱生命,树立公共卫生意识与生态文明观念’。”
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410号(教育类352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中进一步强化海洋教育。
而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124号建议的答复》中,教育部明确下一步将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时,明确劳动课设置,对课程目标、内容及评价等进一步提出指导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