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现在我们交通的发达程度、我们获取资讯的手段,我们生活的方式都较两百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入了信息化、人工智能化的大数据时代,现在只需要一个屏幕就可以联通世界,我们可以利用VR技术让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包括想象中的虚拟世界。如今,输入几个关键词便可以查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当我四岁的小孙子不时从嘴里蹦出一些幼儿园老师从未教过的网络词汇,并将家中的电玩设备使用得炉火纯青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个世界,已经开始不停的刷新着我们的认知。仿佛我们只要停下学习、交流和思考,都会随时被out掉。
前段时间演员何冰在B站上发表了一段演讲《后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转载,随着演讲刷屏,“后浪”一时间成为了热词,我也完整的观看了视频,但有趣的是,虽然演讲面向的是年轻人,但是转发者更多为中年一代。后来在一次和年轻校友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后浪们”对此好像并不太买账,更为这个视频贴上了“爹味十足”的标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对这段演讲的态度,不愿被定义,不屈服于权威。正如里面的台词所说“我们这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他们的未来”。今天K12的在校学生,从00后到10后,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在他们幼时,互联网就已经浸润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比上一代人更自信,也比上一代人更加自我。现在已是如此,那未来20后、30后的学生呢?所以,我在思考,如果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填鸭式的知识传输方式为主导,教育的手段也还是单一的说教,我们会不会被时代的车轮无情的碾压,真正的成为被抛弃在沙滩上的“前浪”?
我想,是的!
教师
著名的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他的著作《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中提到,我们已经开始从左脑时代转向了右脑时代。在未来,负责逻辑思维的左脑的工作将被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所替代,开发培养右脑的能力将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
从这本书中,大家可以预见到,未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将相应变化,试想,学生学习的场所可以不在教室;学习的内容不局限于书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手段不依靠纸和笔;学习的评价不再只看考试成绩。那么,我们的学生还需要填鸭式的教育吗?我们的教师是否还仅仅充当着知识传输者的角色呢?我们是否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深度学习,帮助他们激发学习的兴趣、找到学习的规律,养成学习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花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的成长、健康、品格和心理。当我们的教师不再以解决知识传输为目的,而是把教学当做是一个创造新世界的过程的时候,说明我们已经向未来迈出了第一步。
所以,我认为,未来嘉祥教师的群画像,应该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闪耀着光芒的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在各色的舞台上,和学生一起探索适合他自己发展的路径。在学生心目中,你们是智慧的启迪者,你们是思想的“提灯人”,你们是真善美的传递者。“你是电,你是光,you are my superstar”!
学校
时代的巨变也带来了负面的呈现,让人类对未来充满了恐惧感,日益增长的焦虑情绪侵蚀着家长和学生。前段时间从主管部门那里了解到,疫情期间,仅成都区市县范围,因学生心理疾病而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的案例就高达数十起,闻之令人痛心且无奈。消灭这种强大的精神危机,是教育必须要肩负起的重任。
那么,我们也应该重新思考,未来我们学校的职能和定位。看看当下我们的招生广告吧,我们宣扬的是什么?我们传递的价值导向是什么?是我们的升学率,我们的重点率,我们的竞赛成绩,我们考入牛剑、清北等名校的人数。当然,这都是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这些成果凝聚着每一位嘉祥人的心血。但是,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呢?我希望让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不应该仅仅是刚才那些数据,可能更多的是家长的满意度、学生的幸福指数、杰出校友的数量。就如黄炽森先生曾经告诉我的,台湾新竹学校在他们招生简章中提到:60年来,他们未出现过有任何犯罪记录的学生一样。我们也可以骄傲的对社会宣布:嘉祥培养了100%的合格公民!
所以,未来的嘉祥学校要解决的不是学生“要读书”和“读好书”的基本需求,而是要从学生的个人成长出发,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成长的安全空间,创造一个集人文、学术、实践于一体,通往未来、走向世界的出发地。
还记得三年前,我第一次走进小金,那里的山水空气让人心旷神怡,那里孩子的眼睛干净纯粹,对外来事物充满了好奇,让我仿佛又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来有人不理解,问我为什么要花巨资、耗费人力、物力去小金支教,我说因为我去了,看到那里的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所以嘉祥与小金结缘了,因为结缘,我们便有了责任,也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未来。
中国尚有6亿人还处于月收入千元以下的状态,那么嘉祥教育是不是应该在专注“精英教育”培养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平民教育”的问题,回归本源,返璞归真!以至于我后来率管理团队致敬晏阳初先生,支持设立“成长助力加油站”等,都是我在重新思考和尝试嘉祥“好教育”的具体举措。这和“精英教育”并不矛盾,在当前国家政策的大背景下,反而更加能够体现嘉祥教育的社会性。
著名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说:“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回望嘉祥教育20年,有着太多的荣耀和成就、艰难和辛酸,我们不能因此停留于过往或止步于现在,就像手机里面的APP一样,如果我们不持续更新我们的程序,拓展我们的内容,那么我们就迟早会被用户卸载。我们应该总结和传承嘉祥20年教育的成果,守正求真,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优质教育之路。教育需要静心,需要坚守,同时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主动担负起寻找未来人类的出路,尤其是精神出路的时代使命。
最后,我想用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我希望未来的学生,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考试的俘虏,而是丰富的个体、温润的君子;
我希望未来的教师,不再是机械地灌输、高压式监督,而是睿智地引导、科学地激励;
我希望未来的学校,不再是分数的战场、对立的阵地,而是学术交流的天堂、和谐共生的圣地;
我希望未来的教育,不再是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而是因材施教、百花齐放;
我希望未来的嘉祥,不再是压力的代名词、考霸的集中营,而是思想的竞技场、文化的发源地;
我所希望的未来教育,其实不在无法预见的未来,而是在当下,在现在,已经开始……
(作者:向克坚,系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董事长,四川省优质教育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