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要
44所高校的77名作者,被学术打假人发现问题论文。多所高校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已启动调查。
有人不但抄袭,还捏造国外合作作者,抄来抄去,抄得连自己都信了——“他们越来越自信,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应该被埋没,所以他们也开始引用自己的问题论文。”
几年前,一位欧洲数学家与中国同行合作发表了3篇论文,在其中一篇里,他特别指出,这项研究是自己在访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期间完成的,“非常感谢该系的盛情款待”。
直到2020年,3篇论文被期刊撤稿,“欧洲数学家”也现了原形——被撤稿的论文除了涉嫌抄袭和在同行评议中造假,还拥有共同的、不存在的通讯作者——丹麦罗斯基勒大学数学学院的比阿特丽斯·尤西(Beatriz Ychussie)。
罗斯基勒大学证实,该校没有这位学者,也无法与此人取得联系。
3篇论文涉及两位中国作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大数据学院讲师闫振海、河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李志强。
到目前为止,这两位学者都没有解释自己是如何心有灵犀“结识”了那位查无此人的欧洲数学家。
针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询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方表示正在调查此事,已对闫振海有初步处理意见。河南大学也证实,李志强正在因此接受该校科研处的调查。
6月15日,学术打假人克莱德(Smut Clyde)和Tiger BB8(中文网名“扮虎”——记者注)在一个关注学术诚信的网站上公布了一份报告:国际数学期刊中,一批来自中国的论文显示出一致的造假痕迹,包括虚构国外作者、虚构数学公式等问题,且这些问题论文之间频繁相互引用、抄袭。已发现涉嫌造假的论文有65篇——其中21篇已被撤稿。
那些所谓的论文通讯作者,来自日本、泰国、尼日利亚、埃及、巴西、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等地。论文里署名的77位国内作者分布在44所高校,包括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重点大学。
“虚构的故事几乎一模一样,都是这个国外作者在国外某个大学短期访学时候做出的研究结果。”扮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些虚构的国外作者,要么被署名单位宣布查无此人,要么是除了与这些中国作者“合作”的论文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论著。
65篇问题论文里,注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有14篇,还有一些注明了黑龙江、四川、山西、河南、河北等省级科学基金。
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些论文的中国作者,有的将论文作为学术成果用于申请博士学位,有的用于申报副教授职称,有的用于获取科研奖励。
查无此人
闫振海是最早被撤稿的作者之一。今年2月4日,数学期刊《差分方程进展》宣布撤回他名下2015年的一篇论文。论文通讯作者正是比阿特丽斯·尤西。投稿时,闫振海正在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他同时期的另一篇论文也有类似情况。数学期刊《不动点理论与应用》今年2月27日发布的撤稿声明显示,闫振海与名古屋大学学者Ikudol Miyamato合作的一篇论文,因伪造同行评议和虚构作者被撤稿。
如出一辙,论文中宣称该文是通讯作者“作为访问教授在名古屋大学数学研究所短暂停留期间撰写的”,但名古屋大学否认了Ikudol Miyamato的身份。
闫振海的两篇造假论文都发表在他在中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中南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龙瑶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该校学术委员会对闫振海论文被撤稿一事进行了处理,认定他“学术不规范”。至于撤稿后他的博士学位符不符合授予要求,需要由学位授予单位即该校研究生院调查处理。
李志强被撤稿的论文有3篇,发表于2015年,除了比阿特丽斯·尤西,他“合作”的通讯作者还有希腊约阿尼纳大学数学学院的穆罕默德·维特罗(Mohamed Vetro),后者的身份同样被约阿尼纳大学否认。
通讯作者是在论文投稿、同行评议及出版过程中主要负责与期刊联系的作者,在论文中附注了电子邮箱等联络信息,需要及时回答编辑方面的问题,及时回复同行对论文的评论。当论文受到质疑,期刊会要求通讯作者补充提供资料。
已被撤稿的21篇论文中,通讯作者无一例外,对期刊要求撤稿的邮件没有任何回应。
虚构通讯作者这种造假形式,让学术打假人扮虎感到意外。他分析,随着近年来中国作者大量造假被揭露,在论文中加一个外国合作者,“甚至让老外作为通讯作者”,有助于规避国外期刊的审查。
他认为,虚构一个外国作者的目的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对国内作者的绩效考核有利,可以标榜“有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加一个外国作者,国内作者可以更方便应对同事的此类疑问:“平常没看见你做这方面的工作,怎么发了这样高深的英文论文?”
“他可以说认识了这样一个老外,然后就聊,就出了这样的论文。一句话,就是利于无中生有突然出了个看似不可能的科研成果。”扮虎说。
共同来源
两位学术打假人比对发现,早期的几篇问题论文,拥有共同的抄袭“素材”,即2012年至2013年几篇正常论文。造假者编出至少6篇问题论文,这6篇论文又成为后续的抄袭材料,“他们越来越自信,认为自己的工作不应该被埋没,所以他们也开始引用自己的问题论文。”
早期被抄袭的论文主要有两篇,一篇是乔蕾与黄锦锦于2012年合著的论文,另一篇是乔蕾、高志强、邓冠铁合作的论文。
乔蕾目前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于201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邓冠铁是他在北师大的导师。
黄锦锦则来自周口师范学院,2012年与乔蕾合作过论文。黄锦锦名下有两篇问题论文,因涉嫌抄袭及虚构作者,其中一篇已被撤稿。
此外,问题论文作者中,出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还有薛改仙、赵涛,他们均有涉事论文声称获得了乔蕾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也都有论文被撤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查询发现,黄锦锦、薛改仙均为乔蕾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参与者。在项目分工中,黄锦锦负责“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薛改仙负责“渐进估计”。
记者多次试图电话联系乔蕾,均无人接听。邓冠铁教授此前在答复媒体时表示:“我不知道自己的论文被别人抄袭了,也不知道后面那些造假的事。我是乔蕾的导师,但他和别人合作发表文章的事我不清楚。”
在65篇涉嫌造假的论文中,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占了15篇,涉及4个学院的9名师生。该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夏永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目前,学校对正在对涉事的六七名教师进行调查处理,涉及的论文比较多,审核的时间比较长,“还没有最后的处理结果,应该很快了。”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孙建国的名字也在学术打假人的报告中出现了7次,他的两篇论文已被撤稿。2015年孙建国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不等式与应用》上的论文引起了打假人的关注,这篇论文被期刊认定与闫振海的撤稿论文“高度雷同”。该文的通讯作者是吉林大学数学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何秉航,论文却煞有介事地声称:“文章是通讯作者在美国特拉华大学做访问教授时完成的。”孙建国主持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也被列在问题论文中。
记者联系了孙建国本人,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7月7日起,孙建国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官网的教师个人主页已删除。该校党委宣传部回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就相关人员涉及学术不端行为一事,该校迅速成立了专门工作组,经初步调查,发现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学校正在对涉及人员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进行全面核查,并依据核查的结论依规依纪处理”。
扮虎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必要就此事介入调查,因为这不仅仅是经费问题,即使他们没有真的使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使用了该基金的名头“行偷鸡摸狗之事”。
以往检查生物、医学领域的可疑论文时,扮虎只需要在屏幕上一篇篇地“过”论文,先大致浏览图片和图表而不读文字内容,发现可疑之处再细看。而对数学论文,这个技巧完全行不通,必须研读论文内容和推导过程。
他们发现,这些论文的摘要、简介和结论写得完善而工整,但仔细阅读和对照就会发现,“中间的推导过程可能是乱七八糟的”。他曾就问题论文请教基础数学领域的一位名校教授,对方告诉他,除了一些地方有些不规范,完全看不出问题,并向他推荐了应用数学领域的一位中科院院士。“果然,院士一看送到的论文立刻说,这里面的公式是错的。”
多篇论文被撤稿的原因是,被查出与别的期刊论文高度重复。根据追查结果,它们属于同期接受审稿的论文。“一开始我以为是审稿人泄露了正在审的稿件,从而使他人可以迅速成文投给其他期刊,然而,一旦看到另一篇论文,我们就发现内容是一样的可疑和低劣。”扮虎说。
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规避审查的策略:造出两篇甚至更多的论文,同时向不同期刊投稿,即使期刊查重,也只会查已经发表的论文,而同时接受审稿的论文几乎没有被查到的可能。
在这些论文的相似段落里,即便是求证不同问题,其计算过程也几乎完全一致,甚至出现了一模一样的错误。2014年的一篇论文中,一篇参考文献的作者被拼写错误,错误随即又被复制到了2017年的5篇问题论文中。扮虎说,他们把这种相似称为“致敬式相似”。
65篇论文中,仅标题出现物理学大师薛定谔名字的论文就有34篇。看上去,这些作者对薛定谔的理论尤为感兴趣。一些作者仅仅通过“Schrödingerean predator-prey system”与“the Schrödinger-prey operator”两个概念之间的替换,就生产出新的问题论文。
学术打假人克莱德指出:“这些文献插入了薛定谔的名字,不是感谢他对物理学和数学特殊的贡献,更像是一种权力的护身符,将它作为一条窃取成果的捷径。”
赔本生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联系了77名国内作者中的10余人,试图向他们了解涉事论文情况,只有一位愿意讲述论文发表过程,并要求匿名。
张兰(化名)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他论文中的通讯作者确有其人,但在论文被撤稿后失去联系。他回忆,2016年,他在杭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后的聚餐上,认识了王苗(化名)。王苗自称是一名教师,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即将到泰国做访问学者,并向他表示有机会可以合作。
不久,王苗致电张兰称,自己有一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即将发表,但研究经费不是很足,没有钱支付期刊的版面费,自己做通讯作者就能够拿到科研奖励,可以把第一作者让给张兰。
“当时SCI论文奖励好像还挺高的,也有这种论文机器靠发论文拿奖金,我觉得蹭个作者蛮好,也就没想那么多。”张兰告诉记者,据他了解,那几年科研单位对SCI论文的奖励力度很大,他听说过很多专门写SCI论文“混”奖金的,因此没有怀疑。
张兰提供的邮件截图显示,王苗称她在国外学习,不方便电话,双方只能通过邮件联系。在论文初稿被期刊编辑部接收后,王苗要求他先行缴纳论文的版面费。经过几轮邮件沟通,张兰象征性地对论文成稿进行了润色,并支付了1万多元的期刊版面费。
王苗还提出,论文没有基金项目的支持很难发表。为此,张兰将自己导师主持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列为这篇论文的支持方。他还通过该项目的经费,报销了期刊版面费。“当时项目经费还剩了些没花完,想着反正花的是国家的钱,能报一点是一点。”
2019年年底,这篇论文被撤稿。校方对他展开调查。这时张兰发现,王苗的手机和邮件均已注销,怎么都联系不上了。他因此怀疑,王苗并不是她自称的访问学者,而是一个骗取版面费的骗子。
张兰告诉记者:“学校对我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理,给了我一个不轻的处分,报销的钱也做了退赔。当时就是毕业前想达到一个单位的引进条件,一念贪心,最后啥好处没捞着,还生生挨了个处分。”
“像这种骗子,只要各个单位始终拿论文来当考核或者引进条件,始终会有的。”他说。
反复造假
记者注意到,在涉嫌造假的论文中,有一些作者的名字反复出现,时间跨度很大。扮虎认为,一些作者尝到甜头后反复造假,会对学术界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从论文发表记录来看,浙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角凤与衢州学院教师黄斌的研究团队十分“国际化”。2015年-2016年,他们先后与捷克西波西米亚大学、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合作”发表过论文。2018年,王角凤被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聘任为副教授。这些论文在今年陆续被撤稿。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角凤发表这些论文是为了评定职称,学院已进行了调查处理,撤销了她的副教授职称,对发放的科研奖励和荣誉全部予以追回。
贵州凯里学院理学院副教授韩明华,在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因涉嫌造假于今年年初被撤稿。这篇论文作为在读期间的学术成果,列入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帮助他达到了毕业条件。
2017年,《肿瘤生物学》撤消了107篇来自中国的论文。根据科技部的调查结果,其中101篇存在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的问题,其中95篇由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6篇由作者自行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而这101篇论文中,有12篇系“向第三方机构购买”。
扮虎告诉记者,很多期刊都会让作者自行填写推荐审稿人的信息和邮箱。造假者通过杜撰一个假的审稿人及其邮箱,让编辑误以为论文发给了行业内的资深研究者,但其实是发给了投稿者本人。期刊编辑就会收到审稿人积极的审稿意见。“操纵同行评议是以往学术造假中的常见手段,这招仍然很好使。”
今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指出,SCI论文相关指标已成为学术评价,以及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科评估、资源配置、学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标,使得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出现了过度追求SCI论文相关指标,甚至以发表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高被引论文为根本目标的异化现象,出现了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问题。
两部门要求各地在学科和学校评估、职称评聘等方面规范对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不将其作为科研人员、学科和大学评价的标签。
尽管多次披露学术造假,扮虎对追查、锁定论文造假的“上游产业”也深感力不从心,他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承担起这项职责。“这些作者使用纳税人的钱,调查处理这些不法业者也是政府维护纳税人利益的应做之事。”
山西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副教授王剑杰2016年-2018年发表的3篇论文涉嫌造假,通讯作者分别来自伊拉克摩苏尔大学、马来西亚科邦萨大学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其中,前两篇已因抄袭、操纵同行评议、虚构作者等问题被撤稿。另一篇论文至今仍作为主要科研成果,展示在学院官网上。这是他与雨果·朗卡尔夫(Hugo Roncalver)合作的成果,并且是雨果·朗卡尔夫仅有的论文发表记录,根据标注,还是雨果·朗卡尔夫“作为访问教授在柏林工业大学数学物理研究所短暂停留期间撰写”,尽管,遥远的柏林工大对此一无所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