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人类继黑死病、腺鼠疫、天花、霍乱、非典等疫情后,再遭新疫。死生事大,在此期间,与体悟生死、感悟生命有关的生命教育成为许多学校的开学第一课。对此,不少专家指出,恰逢其时的生命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补课上,而应常态化、系统化设置,成为学生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成为一门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
疫情下,生命教育补课忙
年幼女儿哭着挡住即将奔赴前线的军医妈妈、小区门口负责检查体温满身落雪的保安、摘了口罩满脸红印的医生……在班主任布置的关于疫情的作文中,北京小学生李韫泽如此描述多张刷爆朋友圈的照片。这些照片让她热泪盈眶,令她感受到,疫情这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真善美。
“疫情虽然超级难对付,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教材,孩子从中得到全面成长,懂得感恩,了解了生之不易。”李韫泽的母亲欣慰地说。
与北京类似,全国各地小学均给学生布置了此类作业,海南一些小学要求学生通过书画、手抄报、写慰问信等形式学习防疫知识、为武汉加油、致敬白衣天使,小学生们纷纷用稚嫩的画笔和真挚的语言,表达出他们对疫情的认知和对白衣战士的敬佩。
熟悉教育和医卫工作的海南省省长沈晓明表示,此次疫情是大规模开展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在这种面对生死的大事件中感受生命,孩子们能记一辈子。海南省教育厅还紧急发文,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医护人员讲授关于心脏的常识,教育孩子们珍爱生命王晓摄
尽管生命教育受到如此重视和推动,但各地学校的生命教育活动仍几近“自学”。半月谈记者采访海南一位高中数学名师,询问他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与学生讨论生命教育的话题。他回复说:“生命教育太沉重,主要还是靠家庭教育引导和学生自己体会。”海口学生家长王女士说:“让老师们搞生命教育,比让他们在线上教好语数外更难,因为他们平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
高质量的生命教育资源十分匮乏。海南省电教馆相关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门想找一些生命教育资源供学生在线学习,但发现相比于已然不足的优质语数外课程资源,生命教育资源是个更大的短板,“比较少,不系统,也缺乏顶层设计”。
教育要义: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们今天和孩子讲生与死,决定了他们未来如何面对困难、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去看待自己的生命。”从事生命教育研究20多年的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执行所长袁卫星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对生命的尊重、理解也很重要。
袁卫星说,生命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中心和原点,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教授段会冬认为,生命教育是相对于科学教育等概念提出来的。科学教育关注的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人类如何了解世界。但人类在了解世界、征服自然的同时,还需要叩问心灵,因为人类如果只关注如何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有可能带来自身人性的迷失,并产生很多社会问题。
“当下青少年学生,轻视生命、残害生命的现象层出不穷,消极对待生命、遮蔽生命意义的人群日益增多,生命困惑、生命障碍的问题堪忧。因此,生命教育是解决青少年个体生命现实问题的必要途径。”袁卫星说,生命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方向。
常态化、系统化推进生命教育
下一步,如何开展生命教育?专家认为,开展生命教育,应遵循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原则;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原则;与青少年身心发展一致的原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段会冬提出,任何时候,人总要认识自我,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需要对生命有所了解,但不同年龄段在教育难度、范围、方式上应有所区别。低龄学生应从小动物的具象上去学习尊重生命、敬畏自然,针对初高中生的生命教育则可变得抽象,站位更高、思考更深。
致力于推广自然教育的海口松鼠学堂创始人高高十分赞同段会冬的观点。但她同时认为,目前给小学生讲好生命教育课是一个普遍的难题,因为小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不适合一上来就触及沉重的死亡话题。
“难,但不代表没办法。”高高打比方说,她曾带孩子们野外观鸟,不幸的是,孩子们发现一只死亡的白头翁雏鸟变成了蚂蚁的食物,孩子们都为那只雏鸟感到心痛,并认为蚂蚁十分残忍,竟然以白头翁为食。这时,她引导孩子们换位思考,将自己想象成蚂蚁,这时孩子们感叹:“这真是一顿美味啊”“如果不是白头翁雏鸟,我们也许要饿死”……
“诸如此类的观察和引导,是对低龄孩子开展生命教育的好方法。”高高说,然而可惜的是,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普遍过多关注知识学习,而忽视对自然和生命的观察和探寻。“无限延长的假期的确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好时机,但现实中由于既往准备不足,生命教育往往无法得到很好落实。”
“在探讨如何开展生命教育的同时,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为什么缺少生命维度,因为我们已经选择性地遗忘或者忽视这个命题很长时间了。”段会冬认为,生命教育应该成为常态化存在,而不仅是突然需要,或者重大灾难发生后的临时需要,学校应该把生命教育系统融入各个学科,润物细无声地把生命教育的理念带给学生,使之终生受益。
袁卫星建议多种途径开展生命教育,如学科渗透、专题教育、节气教育、校园文化等,“疫情之下,学生到校,最应该学的一门课就是生命教育”。
来源:《半月谈》2020年第7期 原标题:《成为最好的自己, 继续生命教育就对了》
半月谈记者:赵叶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