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网课倦怠”,也需心理干预

2020-04-15 13:57:34 来源: 大河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停课不停学”的居家学习时期,当“看电视上课、拍照交作业”的新鲜感过去,一些孩子逐渐显露“网课倦怠”现象,自我管理越来越不行,时间观念也不如以往,不仅学习效率下降,负面情绪也有所增加。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吴国宏认为,青少年出现心理上的“倦怠感”,主要有两大因素。

  首先,学生特别是小学阶段,自控能力有限。这种有限不仅表现在自主学习能力,也表现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由于目前网课条件所限,通过传统课堂上教师及时纠偏等外来干预弥补青少年自控力不足的方式无法继续。若要家长时时监督,也可能引起逆反情绪,令局面更加不可收拾。

  其次,除了教师关注外,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同伴接触”也很重要。同伴接触包括的不仅有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相互竞争举手发言、小组讨论,还有下课后讨论动画片、开心游戏等,甚至课堂上说悄悄话也包含其中。在青少年这个阶段,与同辈的密集交流,对于情感人格的完善发展以及紧张情绪的疏导都有积极作用。而线上教学,也令学生与学生之间无障碍互动变得珍贵起来。当这样一块良性互动暂时缺失,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紧张、挫败等情绪难以充分纾解,可能变得更加敏感、易怒,学习兴趣也受到影响。

  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平和应对心理波动。吴国宏博士认为,对孩子来说,出现心理上一些波动,给予及时解决,往往是助力其更好成长的契机。因此,家长不妨以平和心态应对孩子的一些心理波动。

  若发现孩子有“倦怠”苗头,父母可做的第一件事是谈心,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想法,尝试一起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同时,家长应更多倾听孩子的想法,也是一起跨过困难的关键。

  “其实在课堂教学时,一开学“活灵生紧”特别认真,过几个礼拜慢慢‘疲’掉,期中考试来了再抽抽紧,这样的波动不是挺正常的吗?”晋元高级中学心理老师张文渊坦言,可能线上教学带来的一时不适应,放大了这些心理上的影响。对此,除了家庭环境中的努力以外,老师也可在教学过程中用一些方法和技巧,如教师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加强关注,通过电话、留言等方式给予更多鼓励,让孩子觉得“我是特别的那一个”。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通讯技术,形成在老师、家长积极引导下的小组式学习,帮助学生摆脱学习上的“孤独感”,提升学习体验。(明文)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