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眼下,河南小麦全面进入返青拔节期。为了不误农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河南全力推进春耕生产,全省各级各类农技人员活跃在田间一线。利用手机电脑等多种方式指导农民进行春季麦田管理。在全国产粮大县——滑县,种粮大户黄国兴有了一个新身份——特聘农技员,这让他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滑县白道口镇种粮大户 黄国兴
把更多的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指导好大家种好地、多打粮。
种好地、多打粮,这是中原农民的朴素愿望,也是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做的事。
为了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落在实处,去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不久,河南省委召开十届九次全会,专门研究部署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把做好“三农”特别是抓好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
2019年四月,部分县市出现赤霉病,这是小麦中后期的主要病害,面对可能重发流行的态势,河南迅速行动,中央和省财政共下拨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赤霉病统防统治,预防面积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年,也是效果最好的一年。
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 宋虎振
全面打赢赤霉病预防阻击战,有效地遏制草地贪夜蛾的爆发流行,实现虫口夺粮,为粮食再夺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六月,河南省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一年来,全省守牢耕地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590万亩,累计达到6753万亩,“旱能浇、涝能排”,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
一年来,全省在48个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审定通过主要农作物品种有149个,占全国的1/10左右,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
一年来,全省小麦结构进一步调优,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204万亩,品质是近年来最好。
一年来,河南粮食总产达到1339.0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稳定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 宋虎振
总书记(去年)在两会上面对面听取我们的汇报,到现在为止还是记忆犹新。一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我们中原大地落实落地。河南农业农村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今天的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不仅保障了全省1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省外原粮及制成品粮食600多亿斤。粮食生产已经成为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在去年6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来自35个国家的200多名外国友人,被河南的粮食发展深深折服。
专题宣介人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郭天财
当我讲到我们河南依靠科技创新,小麦亩产由1949年的85斤提高到目前的850多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倍左右。许多外宾都瞪大了眼睛,还有的就竖起了大拇指。我想他们一定是(赞赏)河南粮食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中国方案和河南经验。
按照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河南继续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两天,在有着中国面粉城之称的永城市,一家面粉企业正在进行一场六个面团的“选秀”。
永城市华冠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鹏
通过实验检测,来确定什么样小麦生产什么种类的面粉,我们也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开发产品,实现有效的供给。
通过测试,选出的拉伸强度最大的面团,将作为制作担担面的主要面粉。这两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促进了永城市众多粮食加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永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李超伟
现在我们围绕优质小麦生产,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粮食的附加值大大提升,由“面粉城”向“食品城”正在转变。
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推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今天,河南不仅是全国夏粮第一大省,更是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国人粮仓”已变成“国人厨房”,正迈向“世人餐桌”。乡村充满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的天地。
去年底召开的省委十届十次全会明确要求,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起来,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紧接着,河南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在今年年初的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明确了目标。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砥砺初心,总书记指路领航,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如今,广袤而古老的中原大地生机盎然,“农”字正成为出彩中原的亮丽底色!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