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郑龙头” 做强增长极

2020-01-06 18:28:54 来源: 大河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河南日报记者 徐建勋 杨凌 王延辉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在《求是》杂志刊发,把郑州列为10个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城市之一,赋予了新的战略定位和使命担当。
 
  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指出要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大河之畔,天地之中。这座拥有3600年历史、GDP过万亿、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从未像现在这般牵动全局、备受瞩目。
 
  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扛起使命、把准方向、交好答卷。郑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全市上下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对郑州的定位、要求和期望,凝心聚力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在推进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好战略支撑作用。
 
  奋进新时代,高昂“郑龙头”。郑州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世人讲述新的中原故事。
 
  动起来,高昂中部崛起开放龙头
 
  过去门户在沿海,如今越来越多的门户就在“身边”。近日,郑州药品进口口岸获批,正式结束了河南“只有进口药品、没有药品进口”的历史。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物流通道枢纽建设的关键载体。目前,郑州功能性口岸增至9个,口岸的枢纽和通道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已成为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
 
  居中致远,在全国经济地理版图当中,郑州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交通枢纽。坚定走好“枢纽+开放”的路子,抢先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和参与国际合作高地的“一门户、两高地”体系,“郑州枢纽”在动起来、强起来。
 
  擦亮名片,打造属于自己的“势”。2019年12月1日,郑渝高铁郑襄段、郑阜高铁和京港高铁商合段同日运营,米字形高铁网加速成型。畅通高水平开放通道,“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做大做强,郑州机场获批第五航权、客货运中部“双第一”;中欧班列(郑州)扩量提质,保持每周去程14班回程10班高频运行,年度开行首次达到1000班;培育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E贸易辐射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空陆网海“四条丝路”拓展延伸、功能融合,一个内通外畅、多式联运、高效衔接的国际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逐步确立。
 
  放大枢纽优势,打造竞争优势,转化出彩胜势。目前,郑州在加快形成以航空为主的国际交通、以高铁为主的国内交通、以轨道为主的大都市交通网络,提高枢纽通达能力和集疏能力。
 
  开放是国家中心城市最鲜明的特征和亮丽主色。作为全省参与全球竞争、集聚高端资源的门户枢纽和战略平台,郑州这个龙头昂得越高,河南发展就舞得越好。
 
  大时代呼唤大开放,大发展需要大开放。处于千载难逢的机遇期,郑州的开放支撑和开放态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强劲。
 
  围绕打造“一门户、两高地”,郑州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着力统筹“五区联动”“四路协同”,加快建设成为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载体、以综合性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开放体系为保障,全面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有力支撑全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崛起的内陆开放高地。
 
  开放的郑州大有可为,开放的郑州前景广阔。
 
  强起来,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冬日的郑东新区智慧岛,升腾着新的发展希望。依托全岛覆盖的5G信号,借助全面协作的智能网联交通系统,自动驾驶巴士“小宇”每天载着“白领”“创客”们智享出行。
 
  数字“赋能”城市。2019年的最后一天,郑州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升级,盒马鲜生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去年,正是在阿里巴巴、华为、海康威视、新华三、大华、浪潮、中国电子等行业领军企业的落地带动下,郑州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功跻身全国“数字一线城市”十强。
 
  产业是经济的根基,是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谋篇布局起好步,狠抓落实见行动。1月2日,新年上班第一天,郑州市2020年总投资309亿元的第一批5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鸣响了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第一枪”。今年郑州拟实施省市重点项目823个,总投资2.04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41.6亿元。
 
  速度经济时代,时间效率尤为重要。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代表,发挥“航空+保税”的优势,着力打造突出时间效率需求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产业集聚地,逐步汇聚起一大批智能终端的品牌商、制造商、软件开发商、运营商、物流商,200多家智能终端相关企业签约入驻。
 
  目前,郑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智能终端(手机)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液压支架和盾构生产制造基地、全球最大的客车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速冻食品生产研发基地和物流中心,建成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保持中部省会城市首位、跨入全国第一方阵。
 
  把握产业演变规律,郑州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把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让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衔接更紧密、支撑更有力,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达3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保持在30%以上。
 
  “城市里的每样创新,都会影响天空的样子。”《看不见的城市》一书中这样写道。
 
  全力补好科技创新短板,郑州提出把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让位给科创产业,依托沿黄生态走廊将自主创新示范区、金水科教园区、智慧岛、鲲鹏软件小镇等串联起来打造沿黄科创带;高标准建设郑州科技大市场,助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夯实“硬核”,集聚动能,郑州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美起来,全面提升城市气质气派
 
  “之前小区环境脏乱差,都不想多出门,改造后,灯明、路平、行畅、景美,不由得想多出来转转。”金水区化纤厂小区居民崔喜全满脸洋溢着幸福。
 
  群众的笑容,是最好的褒奖。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郑州突出“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城市发展格局,推进城市高品质建设和管理,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郑州以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工程、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城乡接合部综合改造工程和改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着力改进城市管理与改善人居环境,进而带动城市形态更新、业态更新、功能更新,加快老城区复兴、东西均衡发展,向人们展示一个更加出彩的郑州。
 
  城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平台,是最大的公共产品。郑州在做“大”的同时,正在经历一场由外到内的“美丽蝶变”:绣花匠心设计管理城市的角角落落,让每一个建筑和城市景观成为一个个“作品”;推动“绿城”向“绿都”跨越,人们在城市道路上开始找到“逛街”的感觉,在家门口收获公园城市的“诗意生活”。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富有活力、和谐宜居的城市。郑州以核心板块建设为带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科学谋划和集中打造商代王城遗址、二七商圈、龙湖金融岛等30个以1—3平方公里为尺度的片区核心板块,使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城市建设开发的新亮点、城市网络结构的关键点,带动各个城市片区提升品质,走好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路子,让郑州成为高“性价比”的城市。
 
  伟大的城市,都是时间的作品。可以想象,未来的二七商圈打造成“郑州人的精神家园、河南省的消费中心、全国城市复兴的典范”,紫荆山路打造成像上海的南京路、杭州的延安路一样的城市商业大街,中州大道打造成最具现代化城市特质的迎宾大道,郑汴洛轨道快线沿线文化资源串联打造成世界级的精品文旅线路……这样的郑州一定是一个“强郑州”,活力迸发、魅力四射。
 
  文化是城市之魂。郑州因黄河而生,千百年来,滔滔黄河孕育了嵩山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河洛文化、姓氏文化、客家文化等,具有深远影响。
 
  “扮靓”黄河,彰显内涵。围绕打造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的目标定位,郑州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黄河文明博物馆,倾力打造沿黄河文化带,突出“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涵养城市“精气神”,让郑州更有特质、更具品位。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行走在时间里,郑州全力构筑大交通、大开放、大产业、大文化、大生态的“城市之势”,提升开放包容度、要素集聚度、城市美誉度,增强其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一个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乘势而起。
 
  郑州,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未来之郑州,更“中”!
责任编辑:张华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